查看原文
其他

《期刊速递》| 《农村经济》2022年第9期目录和重点文章摘要

点击蓝字关注四川社科院

即刻获取天府智库新内容



《农村经济》简介

 


《农村经济》杂志创刊于1983年,是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主管主办、《农村经济》编辑部负责编辑出版的四川省唯一面向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的农业经济类全国中文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2021年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期刊先后由吴嘉伟、郭晓鸣、杜受祜、张克俊同志担任主编。


从创刊至今30多年来,《农村经济》始终紧随我国农村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的脉络,不断调整办刊思路,朝着“集政策导向性、学术权威性、实践指导性于一身的农村经济理论和政策研究一流期刊”迈进。一是根据形势的变化,《农村经济》几经扩版,增大刊发文章容量,在保留精品栏目的基础上不断对期刊栏目进行重大调整,以更好地突出研究的重大性、理论性、政策性特征。如约请国内知名专家来稿的“专家视点”,反映党和政府重大政策调整的“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反映突出事件的“灾后重建研究”及为中青年学者提供平台的“博士硕士论坛”等栏目均具有鲜明特点和强烈针对性。二是瞄准研究前沿,组织高质量稿件,将国家重大社科基金项目和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稿源和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力的作者稿源纳入本刊“专家视点”,以进一步提高刊物影响力。如韩俊、张晓山、党国英、马晓河、张红宇、温思美等一批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知名专家均对本刊给予了大力支持并纷纷赐稿。三是坚持主动办刊、开放性办刊,充分发挥刊所合一的特殊优势,期刊责编通过参与课题研究,形成研究成果,不断提高自身的编研能力,以促进期刊向着高质量水平发展。四是《农村经济》在办好刊物的基础上,十分注重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联系,准确把握不同时期的研究热点和难点。


多年来,《农村经济》秉承“评析农村改革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讨农村改革实践的经验和方法,从全新和全面的角度展示改革开放后的崭新面貌”的办刊宗旨,致力于为经济理论工作者提供研究新动态,为各级政府提供发展新思路,为广大农村经济工作者提供实践新方法。通过作者、读者和编者的共同耕耘,《农村经济》于1991年正式列入全国农业经济类核心期刊,曾被四川省新闻出版局评为一级期刊、被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授予优秀期刊称号。《农村经济》也已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并入选《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此外,《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2018年版)对全国2164种正式出版的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2017年的文献计量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按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2017年影响力指数及影响因子排序、按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2017年各类计量指标排序和按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2017年被引频次及可被引文献量排序,《农村经济》均在“综合性经济科学/农业经济”类期刊中排名列全国第六、在同类地方性期刊中荣列第一。


回顾过去,通过长期的艰苦努力,《农村经济》在政策导向性、学术权威性、实践指导性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现已深受四川及全国农村经济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的喜爱。展望未来,中国农村经济正在发生更加深刻的变革,“三农”问题已成为举国关注的焦点,乡村振兴战略正在全面实施,《农村经济》仍将一如既往地追随时代潮流,与时俱进,不辱使命,再创辉煌。


《农村经济》开设有“专家视点、热点透视、土地问题、产业结构研究、区域经济、农民收入与消费、财政与金融、农村社会保障、农村现代化、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农村经营管理、他山之石”等重点栏目,覆盖面宽,涉及范围广,集政策导向性、学术权威性、实践指导性等于一身,以期能充分满足各具需求的读者和不同研究领域的作者。
投稿方式:登录《农村经济》网上投稿系统 ncjj.alljournal.cn,点击左侧“用户专区”栏下“读者登录”,新用户注册登录后进行投稿。



2022年第9期目录



2022年第9期重点文章摘要

新时代农业“压舱石”作用研究

王彬彬 雒田梦

[摘要]发挥好农业“压舱石”作用直接决定着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和人民的安居乐业。从大历史观来看,中国共产党始终把解放和发展农业生产力作为改革的基点,坚持、巩固和强化农业“压舱石”作用,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从塔式结构来看,农业“压舱石”作用具体体现为粮食安全、经济支撑、社会稳定、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等方面。进入新时代,农业“压舱石”作用的发挥面临着粮食稳产保供压力不断增加、农业现代化水平亟须提升、乡村振兴的任务任重道远 、农业资源和环境双重约束以及农耕文明传承和保护迫在眉睫等挑战。为破解以上挑战,切实发挥好农业“压舱石”作用,需要确保粮食稳产保供、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业绿色发展、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

[关键词]“压舱石”作用 塔式结构 大历史观 新发展格局

[作者]王彬彬 教授 博士生导师 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四川成都 610207

雒田梦 博士研究生 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四川成都 610207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互联网平台经济的‘三有’经济体制构建研究”(编号:18BJL037)、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教育贯穿高校思政课教学全过程研究”(编号:20JDSZKZ02)的研究成果。

中国省际城乡发展协调度的测算、

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

王 青  曾 伏

[摘要]本文构建六个维度的城乡发展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协调度模型和空间分析方法定量测度2006~2019年我国各省城乡发展协调度的时空演变特征,构建三种空间权重矩阵并借助杜宾模型探究其动因及地区、时期异质性。研究表明:全国及各省的城乡发展协调度均显著提升,且呈现愈加明显的正向空间集聚。同时,城乡协调发展存在空间不均等特征:水平方面,东、中部和南部地区分别高于西部和北部地区;增速方面,中、西部和南部地区与东部和北部地区多数年份基本持平,近年则相对较高。从影响因素看,全国整体上财政支农力度、乡村交通运输状况、城乡生态融合建设均促进了城乡协调发展,且具备正向空间溢出;财政分权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城乡协调发展,削弱了财政支农力度的作用。从南、北地区看,城乡生态融合建设均起重要推动作用;政府自主财政支农分配决策均显著促进了邻近省份的城乡协调发展。北部省份政府更为重视财政支农资金的分配,且乡村交通运输状况和贸易开放发挥的推动作用更强;南部省份城乡协调发展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较强,经济发展水平的推动作用最为显著。分时期看,相比于2006~2012年,2013~2019年城乡协调发展呈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且大部分推动因素的作用及显著性都明显加强。为此,提出了六点推进我国城乡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城乡协调 时空演变 推进策略 杜宾模型 异质性

[作者]王 青 教授 博士生导师 辽宁大学经济学院 辽宁沈阳 110036

曾 伏 博士研究生 辽宁大学经济学院 辽宁沈阳 110036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二元经济转型视角下中国新型城乡关系的构建研究”(编号:21ZDA05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经济可持续发展视角下政策导向型乡村产业

振兴模式与保障体系研究

朱煜明 刘才宏 穆炳旭

[摘要]产业振兴作为破解“三农”发展困局和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与关键,探究其现有模式及保障体系对于加速产业振兴和共同富裕的进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创新性地借鉴安索夫矩阵动态演变思想,基于可持续发展视角,结合国家战略及政府政策目标选取产业融合与经济循环作为划分维度,构建政策导向型的乡村产业振兴模式并提出保障措施。研究结果可知:乡村产业振兴模式可划分为单一产业国内单循环模式、单一产业国际双循环模式、多产融合国内单循环模式和多产融合国际双循环模式四种。进一步,基于四种模式特点分别提出相应保障措施,形成以统一市场为平台、政策支持和机制优化为两翼、要素流动为催化剂、技术创新为动力的“五位一体”的产业振兴保障体系,以助力各模式顺利落实。本文的研究成果以期丰富和完善现有乡村产业振兴与共同富裕理论体系,为科学指导产业振兴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乡村产业振兴  双循环  产业融合  模式构建 保障体系

[作者]朱煜明 教授 博士生导师 西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陕西西安 710072

刘才宏 硕士研究生 西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陕西西安 710072

穆炳旭 博士研究生 西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陕西西安 710072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面向可持续的棕地再开发:修复融资、项目评价、风险管理”(编号:19FGLB060)、西北工业大学人文社科重大课题培育项目“乡村振兴与‘双碳’战略协同发展研究”(编号:D500022038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脱贫“脆弱户”的可持续生计:

一个新的理论分析框架

何植民 蓝玉娇

 [摘要]脆弱性既是贫困的重要特征,又是返贫风险的核心根源。由于部分脱贫户受生计资本不足、自我发展能力欠缺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其脱贫后的可持续生计仍面临较大的风险,造成一定程度上的脆弱性脱贫。防范脱贫“脆弱户”返贫风险,实现其可持续生计,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对农户可持续生计已有分析框架进行梳理与述评的基础上,基于生计恢复力的理论视角,将可持续生计方法与恢复力理论相结合,本文构建了脱贫“脆弱户”可持续生计的“脆弱性——生计恢复力”理论分析框架。新的分析框架分析了脆弱性的多重扰动因子与脱贫“脆弱户”的脆弱性形成,阐释了脱贫脆弱性与生计恢复力二者之间的内在机理与逻辑关联。其中,缓冲能力、自组织、学习能力与自我感知是生计恢复力的重要表征。实现农户生计脆弱性向生计恢复力转变的关键路径在于生计资本的重组与优化,即要实现生计资本内部的结构式调整、外部政策对生计资本的调节、自我感知对生计资本的优化。

[关键词]脱贫“脆弱户” 脆弱性 生计恢复力 可持续生计

[作者]何植民 教授 博士生导师 江西财经大学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 江西南昌 330013

蓝玉娇 博士研究生 江西财经大学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 江西南昌 330013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精准脱贫‘脆弱户’可持续生计及其动态风险研究”(编号:20BZZ07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乡村有效治理的困境与超越:

治理资源配置的视角

  

[摘要]治理本质上是围绕公共治理目标展开资源配置的活动,如何合理地配置资源是实现有效治理的关键。在乡村治理中,人力、物质和规则是最重要的三类治理资源,它们为一切治理活动的开展提供必要的动力、物料,以及程序和手段支撑。然而观察发现,实践中这三类治理资源均面临着不同情形的配置不合理问题,从根本上妨碍了乡村有效治理的实现。具体表现为:治理人才匮乏造成乡村治理源动力受挫、物资按需整合困难致使乡村治理成效受损、正式规则难落地导致乡村治理推进受阻。因此,理应以优化治理资源配置为核心思路,从加强乡村治理队伍建设、保障治理物资供需匹配和加快正式规则落地生效入手,为促进乡村有效治理扫清现实障碍。

[关键词]乡村治理 治理资源 有效治理 资源配置

[作者]辛璄怡 博士研究生 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江苏南京 210095

于 水 教授 博士生导师 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江苏南京 210095

本文系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创新互联网时代群众工作机制研究”(编号:20ZDA023)和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研究课题“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解决农村民生突出短板问题对策研究”(编号:CIRS2020-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数字金融能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

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吗?

——以湖南省实地调研为例

陈一明 温 涛 向 栩

[摘要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是乡村产业兴旺的基础和重点,亦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正逐渐成为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主力军,但实际调研发现,现阶段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短频快的融资需求与传统金融难贵慢的融资约束之间的困境仍然存在。本文基于湖南省的实地调研和问卷数据,运用probit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分析。研究发现,数字金融能有效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新型经营主体较高的风险偏好和较好的身体状况对乡村产业融合发展也有促进作用;使用工具变量后发现,是否拥有智能手机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选择使用数字金融的决策;在异质性分析结果中,参加技能培训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使用数字金融从事乡村产业融合产生正向影响。由此,亟待进一步推进数字金融创新服务产品对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多样化多层次的金融需求,持续增加相应的金融教育培训内容,并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保障,进而促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

[关键词]数字金融 乡村产业融合发展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作者]陈一明 讲师 重庆工商大学经济学院 重庆市 400067

温 涛 教授 博士生导师 西南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 重庆市 400715

向 栩 博士研究生 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重庆市 400715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阐释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制度体系与长效机制研究’”(编号:20AZD080)、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研究”(编号:21ZDA062)、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双重底线’视角下微型金融机构经营效率及包容性成长研究”(编号:2020QNJJ23)和重庆工商大学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项目“数字经济背景下推进乡村产业兴旺的金融创新研究”(编号:225501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温涛系本文通讯作者。



往期推荐


《期刊速递》|《农村经济》2022年第8期目录和重点文章摘要

《期刊速递》|《农村经济》2022年第7期目录和重点文章摘要

《期刊速递》|《农村经济》2022年第6期目录和重点文章摘要

《期刊速递》|《农村经济》2022年第5期目录和重点文章摘要

《期刊速递》|《农村经济》2022年第4期目录和重点文章摘要

《期刊速递》|《农村经济》2022年第3期目录和重点文章摘要

《期刊速递》|《农村经济》2022年第2期目录和重点文章摘要

《期刊速递》|《农村经济》2022年第1期目录和重点文章摘要




责任编辑:翟 琨

编 辑:何丽娟、石维丹、王天崇


  微信: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微博: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坚持“忠诚 、创新 、开放 、和谐 ”办院方针,推进“名所 、名师 、名院 、名刊 、名网”战略,持续打造“坚强理论阵地 、高端新型智库 、一流学术殿堂 、重要传播平台”,综合实力在全国地方社科院中属于第一方队。

长按二维码,立刻关注哦

喜欢就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