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诸苦皆从贪欲起,人生的苦,坦白讲都是求不得

2016-03-03 蔡礼旭老师

 

 

恭摘自《群书治要360》学习分享

(第一百三十五集)

蔡礼旭老师 2013/10/5

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

檔名:01-002-135

 

 

尊敬的诸位长辈、诸位学长,大家下午好。

我们上次课程谈到「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在严以律己当中,我们从心地上下的功夫是不贪、不瞋、不痴、不慢、不疑。首先我们看「不贪」,假如这个贪念不能调伏,我们就变成欲望的奴隶,怎么可能能去教育好学生、能去感化他人呢?我们自己就在贪求的痛苦当中,自己不能觉,就不可能觉悟他人。诸苦皆从贪欲起,人生的苦,坦白讲都是求不得。婴儿一天笑一百八十次,刚好我们一个同事,她的孩子六个多月,她说不止,我算过了,超过。婴孩每天笑这么多,结果我们成年以后每天平均笑不到七次。根本上就是贪欲一直在增加,所以愈来愈多的求不得苦产生。


假如我们不贪了,顺境逆境、善缘恶缘,都欢喜接受,那这个贪欲慢慢就淡了。「日日是好日,时时是好时,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对人事环境、物质环境都欢喜去接受。不管是哪个人、哪个事情,都是来成就我的,那在这其中,就不生好丑了,没有喜欢、不喜欢的问题。那假如一切境界都欢喜接受,一切境界就不能干扰我们的清净心。人心一平静、一清净,就生智慧,不生烦恼。所以这个贪,要下功夫调伏。孔子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他不会去刻意要求物质上的享受,不然他的贪欲就愈来愈提高,欲令智迷,他怎么会有智慧?所以儒家强调从「格物」下手,这个格物首先就是调伏贪念

而且人有时候不只现在的当下会贪求,甚至会担心未来,那也是贪求。俗话讲说「做白日梦」,也是贪求未来。所以会对未来希求,或者会担忧,首先要明白一个真相,就是「欲知将来结果,只问现在功夫」,「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不需要去烦恼未来,现在跟未来是分不开的。农夫讲,要怎么收获,就要怎么耕耘。

 

 


请访问: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





推荐阅读,请点击:


你钱花得好,给自己、给后代子孙积很厚的福报


面对恶的缘都要当作还债想,我们欢欢喜喜接受


学习传统文化,我们自己有没有把哪一个坏习性完全革除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