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6期目录


 目 录 



01

政法与社会

理论、制度、实践:解决党性修养突出问题的方法体系——习近平总书记相关重要论述的系统研究

作者:蒋英州

新时代社会组织党建的目标梯次、进阶阻碍与突破思路

作者:卢艳齐

02

哲学研究

重返形而上学?——反思政治哲学中的两种几何学尝试

作者:谭安奎

走出理性主义政治的困境——波普尔与奥克肖特的政治思想对勘

作者:李昊晟

03

经济与管理

经济制度质量的适应性研究——兼论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实践

作者:黄林秀,崔卓青,刘韵秋,郝坚

企业议价能力与增值税税负粘性——基于转嫁成本的分析视角 

作者:程宏伟,吴晓娟 

成渝经济区旅游收入与产出效率的空间格局研究

作者:魏鹏,王植颖,黄欣,李鑫霖

重庆市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的模式与实施策略研究

作者:黄诚胤

04

教育研究

教师教育教学质量指标体系及模型建构

作者:李森,郑岚,张姝,王天平

公费师范教育的制度逻辑与改革路径

作者:刘全国,张赵清

论大学教学学术的双重属性

作者:陈时见,韦俊

“双一流”建设视角下大学国际联盟的特征、困境与创新

作者:袁超

破解儿童留守问题的复杂性思维范式转向

作者:周昆,袁丹

05

心理研究

文化的间距感和正念与文化自信

作者:毕重增

心理学视域中民族认同研究的嬗变与发展

作者:白晓丽,七十三,乌云特娜,姜永志

06

文学研究

早期现代英国文学中的地理认知与国家认同

作者:刘立辉

原著再造与经典生成:《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中国行旅

作者:张蕾 

07

传播研究

美国对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印象和中国道路国际话语权研究

作者:程玲

中国对外话语体系构建探讨:以林纾 “融合”话语为鉴

作者:肖开容

08

历史研究

明清府县官施政重点与地方治理

作者:柏桦

明代宗室攘夺财物的犯罪学研究

作者:张明富,张丽芬




      

摘 要 


                                                            
01



理论、制度、实践:解决党性修养突出问题的方法体系——习近平总书记相关重要论述的系统研究


蒋英州

(中共重庆市委党校 探索杂志社,重庆 40004)


摘要:按时间面对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形势新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对加强党性修养作了许多重要论述,这些论述成为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指导思想。全面梳理习近平关于党性修养的重要论述,可以发现相关论述具有明晰的问题指向,即当前党性修养存在哪些突出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这些方法既有思想与理论上的又有制度与实践上的,它们从理论、制度、实践三个维度建构起了解决党性修养突出问题的方法体系。从马克思主义关于共产党人党性修养的经典论述与习近平关于党性修养重要论述的共同性来看,解决党性问题、增强党性修养最主要的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即在实践中解决党性修养存在的突出问题,在为人民服务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作出实际贡献来彰显共产党员党性,使党更好地引领国家与社会发展。

关键词:习近平重要论述;党性修养;思想建设;制度建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长按二维码阅读全文



02



新时代社会组织党建的目标梯次、进阶阻碍与突破思路


卢艳齐

(武汉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摘要:社会组织党建是基层党建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对社会组织党建提出了新要求。从政党进步的动态视角来看,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按照“嵌入社会”“融入社会”和“服务社会”三个目标梯次推进。然而当前党建工作中存在观念认知偏差、党社互动失调以及服务能力失衡等阻碍,影响了目标的达成。突破这些阻碍,要坚持以“党的全面领导”为基本纲领,充分运用社会组织协商机制,通过构筑“党社双强”的关系模式稳步提升组织的服务能力,并最终实现社会组织党建的进阶目标。随着服务能力不断增强,“治理社会”成为社会组织新时代党建的发展新趋向。

关键词:社会组织党建;目标进阶;党的全面领导;党社关系;社会组织协商;“党社双强”模式

长按二维码阅读全文



03



重返形而上学?——反思政治哲学中的两种几何学尝试


谭安奎

(中山大学 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510275)


:从古今之争的角度来看,霍布斯和罗尔斯以几何学演绎的方式建构政治秩序的尝试,乃是近代以来政治哲学拒斥古典形而上学的结果,其以必然性替代古典的自然或自由概念则是两者的共同起点。霍布斯的契约论以分离的个体理性为前提,但为了推演出政治秩序却不得不对理性概念进行隐性转换,因而并未实现其几何学演绎的目标;罗尔斯的契约论以公共理性为起点,虽然避免了陷入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的风险, 但却无力为政治秩序提供普遍的正当性证明。他们在不同意义上的失败提示了形而上学的必要性,但这并不必然意味着要回归古典形而上学,相反,一种基于公共理性的形而上学的社群观是值得进一步探索的方向。

关键词:形而上学;几何学演绎;契约论;理性;公共理性

长按二维码阅读全文



04



走出理性主义政治的困境——波普尔与奥克肖特的政治思想对勘


李昊晟

(广西师范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波普尔与奥克肖特的政治思想集中体现在他们对理性主义政治的批判。理性主义政治有两个根本困境:追求完美理想的乌托邦主义与简化政治实践为技术工程的技术化政治。波普尔持一种批判理性主义观念,试图通过恢复理性的批判传统来拯救理性主义。进而,他提出逐步社会工程方案,认为政治的道德理想应当是减少当下具体的苦难,而不是追求遥远抽象的幸福。奥克肖特则持一种传统暗示观,认为政治就是在传统中追循暗示,国家应该采取以法治为基础的公民联合模式。由于逐步社会工程仍将政治视作技术活动,而公民联合把政治理解为非工具性的道德实践,后者比前者更能彻底摆脱理性主义政治的困境。这种比较对于所有想在既有传统基础上开拓现代政治文明的国家无疑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波普尔;奥克肖特;理性主义政治;批判理性主义;传统暗示;逐步社会工程;公民联合;对话政治

长按二维码阅读全文



05



经济制度质量的适应性研究——兼论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实践


黄林秀,崔卓青,刘韵秋,郝坚

(西南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重庆 400715)


:当前,全球贸易和投资体系的深刻调整使中国企业OFDI行为的不确定性风险上升。理论梳理发现,现有的经济制度质量评判鲜少考虑不同国家的现实国情和不同发展阶段的差异性问题。本文立足于中国“一带一路”投资实践和OFDI企业直接的制度需求,从市场开放视角分析了东道国经济制度质量对中国 OFDI的影响,认为不同评价体系显著影响经济制度质量分析,以中国和东道国之间直接的制度引力做出的经济制度的适应性判断结论更为客观、科学和有效。

关键词:一带一路;经济制度质量;对外直接投资;制度评价

长按二维码阅读全文



06



企业议价能力与增值税税负粘性——基于转嫁成本的分析视角 


程宏伟,吴晓娟

(四川大学 商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4)


:“营改增”进一步加强和巩固了我国增值税的主体地位,企业增值税税负的二维动态变动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具有重大价值。本文从增值税税负转稼成本视角,利用2002-2018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增值税税负相对经营业绩的变动规律以及企业议价 能力对增值税税负变动的影响。结果显示: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增值税税负变动相对经营业绩变动存在粘性现象,即营业利润下降时,增值税税负下降幅度显著低于营业利润同比上升时,增值税税负上升的幅度。同时,利用产品竞争力和客户依赖度衡量企业议价能力,发现较高的议价能力具有降低企业增值税税负粘性的效应。研究结论表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支持下,企业培育自身核心竞争力,增强议价能力是降低增值税 税负粘性程度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增值税税负粘性;税负转嫁;企业议价能力

长按二维码阅读全文



07



成渝经济区旅游收入与产出效率的空间格局研究


魏鹏,王植颖,黄欣,李鑫霖

(西南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重庆 400715)


:旅游收入是衡量旅游业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旅游产出效率是反映旅游经济质量的重要指标。利用2018年截面数据,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模型DEA,计算成渝经济区各县(区)旅游业产出效率,交叉运用空间地理分析与空间计量方法,显示区域旅游收入与产出效率的空间格局。研究发现成渝地区旅游收入与旅游 综合效率空间分布呈现“核心-边缘”扩散状态,其中旅游收入显示出“极核-边缘”形态,旅游综合效率呈“核心-轴线”型扩散分布,但川渝两地高值区并未有效连通;旅游收入和效率的分组差异存在尺度效应;区域旅游收入的空间滞后回归解释模型有效,旅游产出效率的弹性影响小于GDP和第三产业占比。基于分析结果, 提出包括着重提高区域旅游发展效率,发挥旅游业的区域扩散效应,增强旅游发展的地区协同能力,实施差异化区域旅游发展策略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成渝经济区;旅游业;产出效率;空间格局

长按二维码阅读全文



08



重庆市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的模式与实施策略研究


黄诚胤

(重庆大学 体育学院,重庆 400044)


: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是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与体育产业融合发展的新举措,作为新生事物仍处于探索阶段。全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试点项目建设扎实推进,但反映出的问题不容忽视。实践中,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的发展模式主要有四种类型,每一种模式都紧紧围绕体育运动这一核心元素展开,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其成效与不足也比较明显。研究发现,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应在建设模式的选择与规划、建设模式的基础与可持续性、建设模式的运营与创新、建设模式的监测与完善、建设模式的协调与保障五个方面精准施策,不断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

关键词:新时代;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模式;实施策略;体制机制;体育运动

长按二维码阅读全文



09



教师教育教学质量指标体系及模型建构


李森1,郑岚2,张姝3,王天平4

(1. 海南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海南省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研究基地,海南 海口 571158; 2. 海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海南 海口 571158; 3. 四川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6;4. 西南大学 教育学部,重庆 400715)


:教师教育教学质量是指培养培训的教师满足教育事业发展需求的程度,它包括职前师范生的培养质量和职后教师的培训质量。教师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可表现为宏观层面教师教育结构的优化、中观层面教师时代品质的培育和微观层面教学道德性的实现。教师教育结构的优化是教学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教师时代品质的培育是教学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教学道德性的实现是教学高质量发展的终极关怀。教师教育教学质量可以从职业信仰、知识教学、方法训练和能力发展四个维度进行衡量,相应地标识了教师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基础、保障和目的四个层层推进的方面,从而形成评鉴功能和导引功能合一的质量指标体系。通过对教师教育教学质量内涵和指标体系的分析,建构起教师教育教学质量扇叶结构模型,这对于促进教师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事业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教师教育;教学质量;指标体系;质量模型

长按二维码阅读全文



10



公费师范教育的制度逻辑与改革路径


刘全国1,张赵清1,2

 (1. 陕西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2;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文学院,陕西 西安 710055)


:教育场域是由不同制度逻辑间的相互作用建构的。公费师范教育作为国家补充优质师资、促进教育公平发展的重要举措,蕴含了国家逻辑、市场逻辑和专业逻辑之间的博弈联动与互动制衡。公费师范教育彰显了国家通过均衡配置教师资源、促进教育公平的逻辑旨趣,隐藏着国家补偿教育短板、追求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旨趣,并用契约监控和公费教育两大政策杠杆为其提供制度保障,赋予其国家荣誉。同时,规制市场逻辑引发的师资结构性失衡,以优质教师教育体现注重专业质量的专业逻辑。基于公费师范教育的三维制度逻辑分析,提出了公费师范教育的改革路径:彰显国家逻辑,鼓励地方师范院校介入,构建立体多元的公费师范教育体系;突出专业逻辑,推行师范专业认证,保障公费师范教育培养质量;协调市场逻辑与专业逻辑,健全动态的准入准出机制;通过国家逻辑和市场逻辑的联动,建立部属师范大学-省部共建师范大学-省属师范大学三级培养主体分类管理、公费师范生-非师范生两种培养形式互通桥接、一级-二级-三级学业考核分级分流的类级互嵌考核机制,提高公费师范生综合素养;强化专业逻辑,促进专业发展,实现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一体化。

关键词:教育公平;教师教育;师范教育;公费师范生教育;制度逻辑

长按二维码阅读全文



11



论大学教学学术的双重属性


陈时见,韦俊

(西南大学 教育学部,重庆 400715)


:教学学术是以学科教学问题为研究对象,以生产学科教学知识和促进学生创新发展为研究目的的一种学术形态。因此,教学学术既具有知识探究属性又具有学生发展属性,前者注重高深的知识生产,后者强调教学中的学生发展,二者相互关联,互相促进。从知识生产而言,教学学术主要生产学科教学知识,这种知识呈现出表征的多元化和类型的多样性等特点。从学生发展而言,教学学术通过学生学习问题的解决和创生促进学生创新发展。

关键词:大学教学;教学学术;知识探究;学生发展

长按二维码阅读全文



12



“双一流”建设视角下大学国际联盟的 特征、困境与创新

   

袁超

(东南大学 国际合作处,江苏 南京 210096)


:“双一流”建设将高等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也对大学国际化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大学国际联盟因其强强联合、资源共享和优势集聚等特点,有利于成员大学高效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契合了“双一流”建设视角下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需求,从而成为大学深化国际合作与交流 的重要抓手。“双一流”建设以来成立的大学国际联盟体现出新的特征,但在实践中也面临发展路径不清晰、 缺乏实质性合作及世界一流大学参与数量少等困境,因此其建设与发展策略亟待创新。本文以中英大学工程 教育与研究联盟为例,具体探析了联盟通过组建模式、管理架构及发展路径三个层面的策略创新较好解决了 上述共性问题,为大学国际联盟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经验。

关键词:“双一流”建设;高等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大学国际联盟;中英大学工程教育与研究联盟

长按二维码阅读全文



13



破解儿童留守问题的复杂性思维范式转向


周昆1,袁丹2

(1. 安徽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2. 重庆文理学院 教育创新研究院,重庆 永川 402160)


:“留守儿童问题”转换为“儿童留守问题”强调了重视儿童生存与发展权益保护的根本旨趣。儿童留守农村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所伴生的一种社会现象,并带来一定程度的问题与风险。现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中存在的简单性思维影响了人们对儿童留守问题的正确理解和研判。超越简单性思维范式,代之以复杂性思维范式,要把握儿童成长的生命品性,从整体上关照留守儿童成长路线;要识别儿童成长的社会特性,构建留守儿童成长的良好关系网络;要梳理儿童成长的时空属性,坚持关注留守儿童成长支持力量的过程运行。

关键词:儿童留守问题;思维范式;简单性思维;复杂性思维;科学儿童观

长按二维码阅读全文



14



文化的间距感和正念与文化自信


毕重增

 (西南大学 心理学部人格发展与社会适应实验室,重庆 400715)


:文化自信始于文化自觉,文化表征的复杂性凸显了理解文化自信的心理机制以促进文化自信建设的重要意义。文化自觉引发文化归类和文化反思,由文化归类产生的文化间距感、由文化反思而产生的文化正念,是两种体验和认知文化的心理过程。超越文化距离建立的文化间距观、超越文化反思而建立的文化正念观,分别通过文化间性和文化能动性通达文化自信。文化间距与文化正念的观点和方法相互影响、共同作用,统整于文化自信的建构和发展。

关键词:文化自信;文化间距感;文化正念;文化间性;集体正念;文化冗思

长按二维码阅读全文



15



心理学视域中民族认同研究的嬗变与发展


白晓丽1,七十三1,乌云特娜1,姜永志1,2,3

(1. 内蒙古师范大学 心理学院,内蒙古自治区 呼和浩特 010022; 2. 内蒙古民族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内蒙古自治区 通辽 028000; 3. 内蒙古民族教育与心理发展研究基地,内蒙古自治区 通辽 028000)


: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民族认同既包括各民族成员对本民族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认同,也包括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及其附属文化观念的认同。因而,民族认同是新时期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实现中华民族团结发展的社会心理基础。本研究从纵向逻辑上对民族认同的概念发展、理论嬗变和内容拓展进行了系统梳理,这对促进新时期多学科视角下的民族认同研究具有积极借鉴与启示。

关键词:民族认同;概念发展;理论嬗变;内容拓展

长按二维码阅读全文



16



早期现代英国文学中的地理认知与国家认同


刘立辉

(西南大学 外国语言学与外语教育研究中心,重庆 400715)


摘要:国家认同本质上是个体或群体与国家构成要素之间情感联系的表达,作为国家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和条件,地理可以有效地成为国家认同的依附对象。目前学界忽略了地理认知对国家认同的构建作用。事实上,政治维度和地理维度是理解现代民族国家不可或缺的构成因素。16世纪英国的宗教改革开启了建构早期现代民族国家的序幕,与当时盛行的民族地理图绘制相配合,早期现代英国文学通过特定的地理书写,以期激发英国读者和观众新的地理认知,从而推动建构早期现代民族国家的认同情感。莎士比亚、斯宾塞对不列颠海岛的赞美服务于构建英国作为海岛民族的认同情感,李尔王的悲剧则显示了封建领主制的土 地关系与早期现代国家的国土认同之间的冲突。此外,早期现代英国作家笔下的地理景观书写也蕴含着丰富的价值取向,与国家认同形成同构关系。

关键词:早期现代;英国文学;地理认知;国家认同;莎士比亚;斯宾塞;马维尔

长按二维码阅读全文



17



原著再造与经典生成:《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中国行旅


张蕾

(苏州大学 文学院,江苏 苏州 215123)


:在经典生成包括跨文化传播过程中,原著会被再造,原著再造的结果产生经典。莎士比亚戏剧中国行旅,就是一个原著再造和经典生成的典型过程。就莎士比亚早期剧作《罗密欧与朱丽叶》而言,林纾《吟边燕语》、戴望舒《罗密欧与裘丽叶达》等都使戏剧故事逐渐为中国读者所熟悉。田汉第一个译出了全本《罗密欧与朱丽叶》,徐志摩、曹未风、曹禺、朱生豪、梁实秋、孙大雨等都用各自的方式和观点弥合了之前译本的不足,再造了莎剧的生命。傅光明的“新译”则在“原味儿”的实践中,解决了“原著”的版本问题,成就了译本自身的经典性。经典的生成正是于再造原著的过程中让作品“走向完整”。

关键词:原著再造;经典生成;《罗密欧与朱丽叶》;莎士比亚;傅光明;翻译

长按二维码阅读全文



18



美国对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印象和中国道路国际话语权研究


程玲

(四川外国语大学 国际关系学院,重庆 400031)


:“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以提升中国道路国际话语权,不可忽视“他者”镜像。中共早期在美国的形象研究有助于反观和讲述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现实故事,现有的中共在美国的形象研究,主要从美国政府、美国主流媒体、美国的中国观察者角度出发,发现美国主流社会构建了以“红色威胁”为主导的对中共的早期印象。美国主流社会认知中共的信息结构失衡、资本的逐利逻辑以及基于先验的集体无意识,导致中国共产党早期形象被污名化。同时,美国主流社会对中国共产党初心和使命的误读,是美国社会构建“中国阴谋论”的源头。因此,在提升中国道路国际话语权的过程中,“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应重视“讲好中国共产党早期的故事”,着力进行美国左派视角下中共早期历史故事的建构与宣传,并致力于言行合力,为“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赋能。

关键词:中共的早期形象;美国;生成逻辑;初心和使命;中国道路;国际话语权

长按二维码阅读全文



19



中国对外话语体系构建探讨: 以林纾“融合”话语为鉴


肖开容

(西南大学 外国语学院,重庆 400715;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翻译学研究中心,广东 广州 510006)


:近来,特别是新冠疫情暴发后,人类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中国对外话语构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愈加突显。面对中西文化交流失衡和中国话语在全球话语“失语”的现实,当前对外话语构建要避免自我怜悯、过度激进、对抗冲突思维,将当前的“走出去”与近代以来的“引进来”话语构建放在同一个逻辑时空坐标体系中,以异向同构思维探索对外话语构建的有效路径。林纾的“引进来”话语构建,在话语形式、叙事模式和价值观承载方面体现出“融合”话语特征,对“走出去”话语构建提供了富有启发意义的参考。基于“融合”思维的对外话语构建包含以下内涵:以具有中国特质的中国英语为话语表达手段,以中国传统和当代实践为基础并具有全球化思维的言说方式为叙事模式,以中西方价值观的互补互鉴为思想共载。这种融合话语构建方式旨在避开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直接冲突,以中国文化价值观的自信为基础,以世界问题的中国解决方案为路径,以多元话语的共存为核心,以全人类的共同关切为终极目标,对人类文明的进一步繁荣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话语;中国对外话语;话语构建;林纾;融合话语;中国英语

长按二维码阅读全文



20



明清史研究】主持人:陈宝良

主持人语在传统中国社会,无论是国家层面的治理,还是地方社会的治理,无不秉持恩威并施的宗旨,且道德教化与法律惩治并用。一恩一威,有张有弛,以期达臻社会和谐之境界。明清社会也不例外。明清两代的府县官员,作为一种亲民官,在具体实施地方治理之时,在致君、泽民与催课、抚字之间,面临一种进退两难的抉择。尤其是府县官所在地经济、民风之类的差异,更使他们在实施地方治理时,一方面谨慎遵守朝廷的统一政令,另一方面又灵活地采用适合地方人情风俗的施政措施。至于有“天潢贵胄”之号的宗室成员,在明代中期以后,因为人数的猛增,且兼仕途遭禁,几已成为社会的“弃物”,下层宗室成员日趋贫困化,进而导致宗室群体的无赖化,乃至群体性犯罪行为的增多。诸如此类的问题,无不是明清两代社会治理的难题。本期所收两文,柏桦所撰之文,从明清两代地方府县官的施政重点入手, 进而考察府县官施政措施的区域差异性,以及与地方治理之间的关系;张明富所撰之文,从明代宗室成员攘夺财物切入,借助于犯罪学的理论与方法,对明代宗室犯罪重加探析。如此研究,或对已有论题加以深化,或将已有论题别开生面,既是对“活”的制度史研究范式的具体实践,又为明清制度史研究提供了一种很好的示范。

明清府县官施政重点与地方治理

柏桦

(安徽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安徽 淮南 232001)


:明清是高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对地方权力控制相当严密。这不仅表现在中央削弱了 地方独立性的权力,而且表现在地方行政机构的日益完备。在幅员辽阔的大国之内,东西南北中,无论是在地 理、气候,抑或是风俗习惯、生活方式,都存在着很大差异。这些差异的存在,必然会导致各个地方在执行国家 统一政令时出现实际施政上的差异。府县官在官僚阶层中地位不高,但他们承担着直接治理人民和征收赋役的职任,这些职任的履行,不但关系到地方吏治清浊和社会安定,而且关系到地方政治经济和民生疾苦,其施政的重点与地方治理息息相关。

关键词:明清;府县官;施政重点;地方治理

长按二维码阅读全文



21


明代宗室攘夺财务的犯罪学研究


张明富1,张丽芬1,2

(西南大学 1. 历史文化学院;2. 图书馆,重庆 400715)


:通过对明代各朝实录中宗室犯罪文献研究发现,明代宗室攘夺财物已非完全是宗室的个人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已呈现出某些团伙化或集团化的特征——结党抢掠。其主要表现为:一是邀约同一王府的宗室集体谋划,共同作案;二是召集恶少、蓄养无赖、串通盗贼,以为其打手帮凶。通过这些特征,也让我们看 到了在明中叶宗室群体中下层成员的流氓化、无赖化的过程。明代宗室这些行为的产生是由明代宗室管理体制的不合理性因素所导致的,其影响具有极大的消极性和负面性。首先,宗室攘夺行为给明代宗室群体的整体形象造成了破坏性的影响,为当时和后世的否定性评价提供了实证性的依据。其次,明代宗室的攘夺财物行为给明朝的历史命运也带来不小的影响。明代宗室攘夺,手段残忍,伤生害命,祸及百姓,激化了社会矛盾, 并积累着民众对明朝国家的仇恨,把相当数量的民众推到了明朝国家的对立面,他们的行为起到了制造明朝掘墓人的作用。

关键词:明代;宗室犯罪;攘夺财物;社会管理


长按二维码阅读全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