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解读丨冬奥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打开巨大空间

周雪松 中国经济时报 2022-05-30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周雪松



  从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到2022年北京-张家口冬季奥运会,北京成为奥林匹克运动史上唯一同时举办过冬夏两季奥运会的“双奥之城”。北京冬奥会无疑又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必将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举办这样一场冬奥会对于中国来说究竟有何意义,对中国经济发展又会产生什么影响?


进一步展现中国开放自信包容新形象



  这是一场中国与世界的冰雪之约,展现了多姿多彩的魅力。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盛赞北京冬奥会“树立了奥运新标杆”。出席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表示,冬奥会开幕式盛大精彩,所有观众都很享受这一视觉盛宴,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的热情、真诚和友好。


  本次冬奥会吸引了91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0名运动员同场竞技,有些国家是首次派出运动员参赛。来自五大洲的30多位国家元首、政府首脑、议长、王室成员和国际组织负责人,近70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际组织约170位官方代表出席了这场盛会。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对这次中国围绕冬奥会开展的主场外交表示充分肯定。


  中国在新冠肺炎疫情下举办这次冬奥会,意义重大。通过这次冬奥会,中国进一步向世界展现了开放、自信、包容的新形象。同时,世界也需要一场奥运会展现和平的美好、运动的魅力,让人类变得更加团结。


  “当前,世界需要一届成功的冬奥会,向世人发出明确信息,即任何国家、民族、宗教的人民都可以超越分歧,实现团结与合作。”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的话,反映着国际社会的普遍心声。本次奥运盛会激情开启,不仅为全世界的冰雪健儿提供了超越自我的舞台,也为疫情困扰下的世界注入信心和力量。


  在梅新育看来,通过举办冬奥会,中国不仅巩固和加强了与世界许多国家的关系,在提升中国国家形象、中国产业品牌地位以及推动中国文化产品输出等方面都会产生重大、深远的影响。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长、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举办一届有特色、精彩、独一无二的冬奥盛会,影响是全方位、多层次、长期性和国际性的,涉及领域众多,将会拉动众多产业发展,也将为我国尤其是京津冀地区经济国际化、高端化带来发展新机遇。


  宋向清认为,冬奥会是中国制造和中国服务向全世界充分展示新形象和新品质的巨大机会。与此同时,冬奥会将刺激中国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互联网经济、低碳经济等多领域经济增长,在促进冰雪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一业带百业”的同兴共荣局面,实现体育和经济的共同发展。


图片来源/新华社


冬奥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打开巨大空间



  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成功举办,中国迎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期,成为全球经济发展引擎。北京冬奥会将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打开高质量发展的巨大空间。


  梅新育表示,北京冬奥会的关键是要让世人看到中国能干成事。今年恰逢壬寅虎年。24年前的那个虎年,在东亚金融危机的震荡之中,中国GDP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后,中国战胜了国际金融危机。12年前的那个虎年,中国的GDP规模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这一个虎年,希望如虎添翼。


  绿色是北京冬奥会鲜亮的底色,实现绿色奥运的关键是科技,科技创新是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根本动力。“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我国的IT产业缺芯少屏,在次贷危机高潮中组团采购液晶屏,转年就在好转的市场上遭遇‘卡脖子’。这一次北京冬奥会,把16K高清LED显示屏铺满了国家体育场(鸟巢)上万平方米的地面。”梅新育说,这次冬奥会,成千上万人来到中国亲身实地感受到疫情防控的成功,这有利于提升中国社会治理水平的口碑。希望中国时刻保持清醒冷静,抓住经济发展的重要机遇和气候变化利好中国的契机,加快赶超步伐,攻克一个又一个“卡脖子”难关。


  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经济技术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相均泳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北京冬奥会是奥运史上首次100%使用绿色能源的奥运会,因为奥运场馆供电要求苛刻,难度大,充分表明我们的技术成熟。以后回过头看,北京冬奥会将是新能源和可持续发展领域重要的标志性事件,能源革命将深刻改变中国和世界。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本届冬奥会期间,中国领导人与远道而来的各个国家领导人举行了一系列会谈,深化互利合作,在共建“一带一路”、加强疫苗合作以及推进经贸、能源、基础设施和科技等各领域合作,加快推进中吉乌铁路、中亚-中国天然气管道D线建设以及诸多惠民生项目,成果丰硕。


  时来天地皆同力。只要我们勠力同心,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打造好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和挑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本公众号版权归中国经济时报所有。如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须经许可,并注明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热点链接

●圆桌丨宽信用已见成效 首季经济“开门红”可望可及

●区域观察丨今年的“紧日子”怎么过

●新春走基层⑧丨春运里的“幕后英雄” 守护温暖旅途

●数据速读丨CPI、PPI同比涨幅均回落 须进一步提振内需

●北京冬奥特别报道⑥丨冬奥会加速能源革命和数字经济发展




监  制丨王辉  李丕光 王彧 刘卫民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蒋   帅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http://www.cet.com.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