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世界经济》2022年第12期|目录与摘要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本期论文



国际多边开发银行与

全球贸易增长:

以加入亚投行为例

汪建新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简称亚投行)等新兴多边开发银行为国际开发援助提供了一个以市场开发为主的崭新的经贸治理工具。本文使用2010到2020 年的全球贸易数据,以91个国家加入亚投行作为准自然试验,研究发现:相对于世界其他国家以及加入亚投行之前的各国,加入亚投行的成员方整体上多出口3%以上的金额。在控制了一带一路、亚洲开发银行、中欧班列、政治外交关系、境外经贸合作区、经贸协定和新冠疫情等干扰因素以及安慰剂检验之后,研究结论依然稳健。机制研究发现,亚投行推动了各成员方的基础设施投资,基础设施投资数量和质量在推动各成员方对外出口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中间渠道作用。研究证明,亚投行的成立从经济上推动了各成员方的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关联与由此的贸易增长。

关键词:亚投行 全球贸易增长 国际发展合作


政策协同与经济增长:

基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分析

彭红枫,余静文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深化对外开放和鼓励企业“走出去”的新战略,也是在新常态下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的积极战略部署。贸易和资金的联通离不开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资本项目开放政策。本文重新构建资本项目开放指标,采取动态面板广义矩估计和双重差分法,从政策协同的视角分析资本项目开放的经济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政策协同对于资本项目开放发挥经济效应十分重要。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采取的资本流入管制放松与中国的资本流出管制放松措施相匹配时,推进资本流入管制放松能够促进经济增长。此外,“一带一路”倡议显著降低了沿线国家的资本流入管制程度,中国的资本流出管制放松在区域内具有政策传递效应。

关键词:“一带一路”倡议 资本项目开放 政策协同

零售业开放能否降低消费价格

石晓婧,李小帆

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是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关键所在。中国零售业作为连接生产与消费的重要环节,早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初期就实现了全面外商投资准入。本文借助零售业外商投资渐进开放的外生冲击,利用1997-2005年中国城镇住户调查数据从消费端分析了外资超市进入对当地消费价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外资超市进入能显著降低当地食品类价格,且各收入群体均能受益。贸易条件越好、外资超市进入越集中的东部地区受到的影响越大。更进一步,本文发现外资超市进入能降低当地零售类进口商品价格,增加进口商品多样性。此外,我们借鉴前沿方法测算了各地整体消费价格指数,结果表明外资超市进入还能有效降低当地整体消费价格指数。

关键词:零售业 消费价格 外商投资 流通环节

互联网平台“二选一”策略性行为

的垄断机理研究

蔡祖国,李世杰

本文以电商平台为例,构建平台商户排序模型,考察互联网平台企业“二选一”策略性行为对平台中市场竞争的影响,探索互联网平台企业向平台中市场植入二选一协议的实施机理,分析二选一策略性行为的福利效应;并借助国内某大型电商平台的产业实践数据进行经验分析。研究发现,互联网平台企业借助平台内外部设计,识别能够高效率获取消费者注意力的平台商户,进而要求其签订二选一协议,从而控制平台商户特别是头部商户的多归属行为,预防高效率平台商户流失。其中,平台内在设计直接影响互联网平台企业实施二选一策略性行为;平台外在设计通过匹配平台内在设计,间接影响互联网平台企业实施二选一策略性行为。

关键词:互联网平台企业 二选一策略性行为 平台设计

金融如何支持创业:

基于城市商业银行设立的自然实验

陈勇兵,陈永安,王贝贝

促进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是当前“保市场主体,稳经济基本盘”的关键之策。本文借助1994-2011年中国城市商业银行分批分次设立的自然实验,利用工商注册企业数据考察了地区金融发展对创业活动的影响。研究发现,城市商业银行的设立显著提高了地区新企业成立的数量,且地区创业质量没有明显下降。此外,城市商业银行缓解地区创业融资约束的具体机制并不是传统的银行竞争加剧和信贷供给扩张,而是通过发挥本地信息优势缓解地区银企间信息不对称现象,促进了地区具有比较优势行业的创业。本文的发现强调了地区性和全国性银行机构之间的互补性关系,为中国如何发挥银行间比较优势、优化全国金融系统结构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调整提供了微观证据。

关键词:城市商业银行 创业 融资约束 信息不对称 比较优势

区域性税收优惠政策、

企业异地发展与避税

马光荣,程小萌

本文基于区域性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利用2006-2018年中国上市公司及其子公司数据,研究了城市间的企业所得税率差异对企业异地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企业异地发展的方向是由高税率城市转至低税率城市,且税率差越大,在目的地设立子公司的数量越多。第二,企业赴税收洼地设立子公司兼有真实投资和避税两种目的。母子公司所在城市间税率差异越大,侵占型关联交易的规模越大,这说明税收优惠政策在促进企业异地发展的同时,也导致了更多的公司避税活动。第三,目的地的初始产业集聚水平是影响税收优惠政策促进真实投资作用的重要因素。目的地城市的初始产业集聚水平越低,税收优惠政策促进真实异地投资的作用越小,但企业的避税规模与目的地城市的产业集聚水平无关。本文的结论表明,政府在制定区域性税收优惠政策时,应考虑区域间初始集聚经济水平差异,同时应防范企业利用异地发展进行避税,更合理地引导地区间资本流动。

关键词:区域性税收优惠 异地发展 集聚经济 公司避税

合并征管、信息获取

企业实际税负

田彬彬,余白雪,叶菁菁

税种的合并征管能够发挥信息的交叉稽核机制,增加涉税信息获取,进而有利于税收征管效率的提升。本文基于2008-2011年全国税收调查数据,以2009年企业所得税征管范围的调整为政策背景,对上述逻辑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在征管范围合并后企业对应税种的实际税率平均提高了约10%。上述效应在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的行业、在企业所得税实行查账征收的企业中更为显著,这支持了合并征管促进信息获取的理论机制。通过进一步的检验,文章排除了征管部门的策略性征税行为,并发现合并征管降低企业享受税收优惠的营业额、增加企业查补税额的机制性证据。本文的研究对中国未来税收征管体制的改革提供了有益启示。

关键词:合并征管 信息 交叉稽核 实际税率

评级机构信用风险关联

对债券发行定价的影响

高昊宇,欧阳伊玲,李妮

本文依据2016-2020年信用债发行及债券违约数据,分析信用评级机构涉及违约债券对其评级新券信用利差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债券投资者对“踩雷”信用评级机构评级的新券要求更多的风险溢价补偿,这种定价作用对声誉较高的信用评级机构更为明显。机制分析发现,高声誉信用评级机构能较好地发挥事前预警功能,减少“超预期”违约。本文排除评级选购和评级迎合的解释,证明弱资质发行人主动匹配“踩雷”信用评级机构与风险定价效应无关,并且信用评级机构声誉受损后没有采取更宽松的评级策略迎合发行人,进一步支持声誉维护的理论预期。本文的研究对加深理解违约外溢效应,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债券违约 信用评级机构 融资成本 声誉理论

债务违约、属地信用与风险外溢

王伟同,辛格,周佳音

打破刚性兑付是国家防范重大风险的重要举措,但这会造成实质性债务违约并冲击债券市场。本文采用双重差分识别策略,研究在打破刚性兑付背景下地方国有企业债务违约事件风险外溢的影响。研究发现,地方国有企业债务违约事件会导致相同属地内其他国有企业新发行债券利率显著上升,也会使相同属地内地方国有企业债务融资总规模显著下降,但这种外溢影响更多呈现短期效应。上述风险外溢效应更多发生在属地信用较低地区,同时省级以下地方国有企业信用债和城投债市场也会受影响。本文为债券市场系统性风险的形成逻辑提供了微观证据,为更好地防范系统性风险提供了参考建议。

关键词:打破刚性兑付 债务违约 属地信用 系统性风险 风险外溢


《世界经济》近期文章精粹回顾:

1.《世界经济》2022年第11期|企业创新的外在动力:公共科研机构技术转让的驱动效应

2.《世界经济》2022年第11期|按下葫芦浮起瓢: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对非政策目标群体的转嫁效应

3.《世界经济》2022年第11期|第三方机构的环境信息披露评价如何影响企业的市场价值?


欢迎关注《世界经济》微信公众号




















欢迎订阅《世界经济》免费邮件通知点击上方公众号名片,点击“服务—邮件订阅”输入电子邮箱,即可及时获知最新论文信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