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世界经济》2023年第2期|人员跨境流动、“软信息”与国际贸易



作者:施炳展,南开大学跨国公司研究中心、数字经济交叉科学中心、经济行为与政策模拟实验室;熊治,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研究所

刊期:《世界经济》2023年第2期

原标题:员跨境流动、“软信息”与国际贸易

本刊网址:www.jweonline.cn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即可下载全文

点击话题标签#2023年第2期”,了解《世界经济》本期更多论文





中国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开放程度不断提升,商品、资本跨境流动日益频繁,中国目前已是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资流入国。然而一个经常被忽视的基本事实是,中国的人员跨境流动规模也颇为可观。2019年入境中国大陆的旅客人次为1.63亿,仅次于美国的1.66亿人次。其中,外籍人员入境人次已达4911.36万,如果将其与中国23个省和5个自治区人口规模进行排序比较,外籍人员入境人次将排在第12位,略高于云南省人口总量;从时间纵向维度看,入境人次相较于1978年的22.96万增长了近213倍。然而鲜有文献考察中国人员跨境流动的经济效应,相对于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学界对于人员跨境(入境)流动的关注严重不足。
(图片来源于网络)
大量国外人员来访中国离不开中国政府的努力,2000年以来中国政府出台了多项放松国外人员入境限制的政策,不断完善外国人员入境体系。特别是近年来,中国政府在一系列鼓励进口的政策措施中,愈发重视人员跨境流动的作用。比如,中国已多次成功举办国际进口博览会,邀请包括各国政要、工商界人士、参展商以及专业采购商在内的外籍人员参展参会;新冠疫情发生后,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进一步做好稳外贸稳外资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提高外籍商务人员来华便利度”。
本刊在2023年第2期推出施炳展和熊治撰写的《人员跨境流动、“软信息”与国际贸易》,该文基于“软信息”研究视角,使用中国单方面允许新加坡和日本普通护照免签入境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倍差法识别人员跨境流动便利化对中国进口贸易的促进作用。
(图片来源于网络)
该文研究发现:
首先,人员跨境流动便利化政策显著地提高了企业进口价值量,在排除可能的外生性问题和使用多种稳健性方法后,研究结论仍然稳健。
其次,机制是“软信息”流动引致信息成本下降,具体表现为降低搜寻成本和信任成本;且现代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人员境内流动便利化的互补性有助于该作用。
最后,人员跨境流动便利化使企业进口沿着扩展边际实现增长,促进一般贸易、高技术产品与资本品贸易。
该文研究结论带来如下潜在的政策启示:
一方面,通过合理简化甚至取消他国人员正常入境中国的一些程序和限制对中国扩大进口、促进贸易平衡发展与同世界共享市场机遇有着重要意义。特别是疫情结束,全球经贸往来恢复,应当推动经济全球化向着人员、信息和商品自由流动的目标前进。包括但不限于,依托“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建立完备的电子签证系统(e-visa),数据化签证申请材料以提升评审效率;积极探索国际贸易规则制定,将人员跨境自由流动条款加入双边或者多边自由贸易协定谈判中继续就普通护照相互免签政策推动与他国政府谈判,降低中国与他国人员相互流动的限制。
另一方面,注重人员流动的同时也关注现代信息通讯技术的作用。现代信息通讯技术和人员流动在信息传递过程中是互补关系,二者能弥补彼此的不足,共同构成数字经济时代下的信息传输系统。继续加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抓住数字技术革命机遇,从而推动更高水平开放。

《世界经济》近期文章精粹:

1.《世界经济》2023年第2期|消费者家乡情感如何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2.《世界经济》2023年第1期|机器人应用能否缓解最低工资标准上调后的企业退出?

3.《世界经济》2023年第1期|价值链分工视角理解“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欢迎订阅《世界经济》微信公众号




















欢迎订阅《世界经济》免费邮件通知

点击上方公众号名片,点击“服务—邮件订阅”输入电子邮箱,即可及时获知最新论文信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