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蛟龙雄狮舞起来,红红火火过大年

2018-02-09 梁凤英 文化记忆工作室


中国是舞龙、狮活动发展与起源之地,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舞龙、狮活动是我国各族人民喜爱的具有民族特点的传统体育项目。它不仅形成了灿烂的舞龙、狮文化,而且有其独特的欣赏和健身价值。


舞火龙


舞龙、舞狮活动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创造,各族人民一直很喜爱这项活动,并历代相传、鼎盛不衰,并由此形成了极其灿烂的舞龙、舞狮文化。近代,舞龙、狮活动也随着华人的迁移而传到世界各地。


狮子在戏绣球


春节,是中国人很重要的一个传统节日,更是少不了舞龙、舞狮这一喜庆活动。舞龙舞狮寓意着为我们送走了旧的一年,迎来生机勃勃的新的一年。 


中国人的舞龙文化


我国各地、各族人民的舞龙表演,种类繁多,各具特色。常见的有火龙、草龙、人龙、布龙、纸龙、花龙、筐龙、段龙、烛龙、醉龙、竹叶龙、荷花龙、板凳龙、扁担龙、滚地龙、七巧龙、大头龙、夜光龙、焰火龙等近百种之多。龙灯的节数一般为7节、9节和13节。品种以布龙最为普遍,以竹蔑扎出龙珠、龙头、龙尾和若干节龙鼓(龙身)。龙珠、龙头和龙尾均糊上棉线或纱布,涂上颜色,再以布帛将龙头、龙身和龙尾连接起来,布面绘上鳞片。一般龙长9节,舞时一人举一节,举龙珠者在前,珠引龙舞,上下起伏,成“S”形滚动。


草龙为龙舞之母


舞龙集武术、舞蹈、编织、刺绣、绘画和锣鼓等多种艺术于一身,通过多人密切合作,模仿飞龙的各种形态动作来表达。舞龙者在龙珠的引导下,手持龙具,随鼓乐伴奏,通过人体运动和姿势的变化,完成龙的舞、游、穿、腾、翻、滚、戏、组图和造型等动作和套式。在锣鼓鞭炮声中,龙珠转动,龙头随着转动,龙身各节依次左右翻月、蜘蛛牵网、金鸡啄米、二龙分水、二龙抢宝、二龙戏珠、草内藏珠、画眉跳梁、犀牛望月、老龙脱壳、老龙翻身、雪花盖顶、猫儿洗脸、金丝吊葫芦、鲢鱼咬尾二龙赶生等。


浦江县板凳龙


在浙江乡村,村民们舞动着自制的板凳龙,喜迎元宵佳节。每年的舞龙活动一般从正月十二开始,到元宵结束,那是舞龙高潮,最热闹。


铜梁舞火龙


重庆铜梁“火龙”被冠为“龙舞”之首,这种舞以铁水打金花,辅以不同材质的导引火、口中火、脊上火、腹中火、场中火、升天火等,组成一片狂热的立体火阵,极为热烈多彩。每到春节、元宵节等重要节日,人们便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购买火药,制造火龙,配以烟架、禹门等多种火焰表演。大街上,大龙、火龙,腾跃翻飞,鱼灯、狮灯,往来如梭,龙争虎斗,火树银花,一派升平景象。全城灯火辉煌,亲朋宾客共欢呼。


中国人的舞狮文化


舞狮多在年节和喜庆活动中表演。狮子在中华各族人民心目中为瑞兽,象征着吉祥如意,从而在舞狮活动中寄托着民众消灾除害、求吉纳福的美好意愿。狮舞历史久远,现存狮舞分为南狮、北狮两大类,南狮具有较多的武功高难技巧,神态矫健凶猛;北狮娇憨可爱,多以嬉戏玩耍为表演内容;根据狮子假型制作材料和扎制方法的不同,各地的狮舞种类繁多,异彩纷呈。


点睛


成品后的狮子,雅圆大的狮头,宽阔隆起的前额,黑亮有神的活眼睛,前伸而突起的鼻子,张闭有度的大嘴,稍微颤动的双耳,五官起伏有致,加之头顶用彩绸扎成的彩球的映衬,更显得狮子的威武雄壮,憨态可掬。一件花团锦簇的艺术品,加入了喜、怒、哀、乐、动、静、惊、疑各种神态,舞动起来,就变成一头活生生的狮子,栩栩如生了。


群狮


狮舞开场之前,一般都有一套武术表演,包括拳术和刀、枪、棍等器械。逗狮子的,是一个戴面具的大头和尚,一手拿蒲扇,一手拿一撮树叶。有的地方还有一个带面具的猴子。狮舞除狮子表演跳跃、翻滚攀登上八仙桌之外,要在锣鼓伴奏下,由狮子与和尚、猴子有节奏地表演一套程序,如拜山、出山、参狮、洗狮脚、洗狮身、种假青、种真青、吃青、挖井、饮水、睡狮、扇狮、逗狮、镇狮、归山等。




 推荐阅读 

音乐作翅膀,古诗词飘起来

“没什么特别的”宿白先生

它比精绝古城还神秘


光明日报文化记忆工作室

------------------------------

过去与现在

古老与时尚

从未停止对话


统筹:周华

责编:李韵 周华

文 / 图:梁凤英

制作:孙嘉靖 杨雪丹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文化记忆工作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