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农村经济》2022年第3期目录及内容提要

CRECRS编辑部 中国农村经济中国农村观察 2022-06-09

点击上面蓝字关注我们







目录






新时代国家粮食安全的目标任务及根本要求

——学习习近平关于国家粮食安全论述及十九届六中全会相关精神的体会

……李国祥(2)

规模化选择对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其路径优化

——基于生猪养殖规模化视角

……王明利  李鹏程  马晓萍(12)

土地发展权交易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以重庆地票实践为例

……张占录  李鹏辉(36)

农村三产融合、城乡居民消费与收入差距

——效率与公平能否兼得?

……葛继红  王  猛  汤颖梅(50)

网络营销提升了乡村旅游经营效益吗?

——来自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北京市调查的证据

……张京京  刘同山  钟  真(67)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否壮大了农村集体经济

——基于中国乡村振兴调查数据的实证检验

……芦千文  杨义武(84)

中国农业碳排放再测算:基本现状、动态演进及空间溢出效应

……田  云  尹忞昊(104)

大灾小赔,小灾大赔:保费补贴“包干制”模式下的农业生产风险与赔付水平悖论

——以政策性玉米保险为例

……易福金  陆  宇  王  克(128)



1


新时代国家粮食安全的

目标任务及根本要求

——学习习近平关于国家粮食安全论述及十九届六中全会相关精神的体会


李国祥


摘要:确保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是新时代国家粮食安全的明确目标任务。中国人饭碗里的中国粮因条件改变可以变化,但保障所有中国人在任何条件下及任何时候吃得饱、吃得好和吃得放心这个根本不能改变。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的主动权。耕地等国土资源是保障新时代国家粮食安全的命根子,在发展和改革中必须保护、建设和使用好。种子等科技创新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源泉,核心种源必须自主可控。要实现新时代国家粮食安全目标,适应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要求,各地各部门要学习贯彻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扛起政治责任,抓耕地保护和核心种源两个根本,不断提升国内粮食生产能力,增强重要农产品供给韧性。

关键词:粮食安全  中国人饭碗  耕地保护  核心种源



2


规模化选择对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

影响及其路径优化

——基于生猪养殖规模化视角


王明利  李鹏程  马晓萍


摘要: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中国经济的主旋律。畜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在满足城乡居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中国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内涵界定为实现“优质、高效、安全、环保”目标,即要实现产品质量安全性高、生产效率高、环境友好和疫病防控能力强。以生猪为例,本文实证分析了单体养殖规模的扩大对生产效率、粪污治理与疫病防控等的影响,进一步模拟了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下生猪养殖规模结构调整对社会经济福利变动的影响,发现重点提高中等规模养殖场(户)的比例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因此,中国生猪养殖规模化需要走重点发展中等规模养殖场(户)的道路。本文最后探讨了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包括聚焦传统观念的转变来提升生产效率、建立和完善粪污肥料化利用的相应机制以及全面提升疫病防控能力等。

关键词:畜牧业  高质量发展  规模化  社会经济福利  生猪养殖



3


土地发展权交易对城乡收入差距的

影响及作用机制

——以重庆地票实践为例

 

张占录  李鹏辉

 

摘要:在中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的背景下,分析区域间基于发展权交易的土地要素流动及其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研究基于2008-2017 年重庆市38个区县的地票交易数据,采用空间自相关检验方法和空间计量模型,探讨了土地发展权交易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①城乡收入差距空间相关性及显著性水平较高,而区域间土地发展权交易的空间相关性水平较低。②土地发展权交易显著影响各个区县城乡收入差距,随着地票交易量扩大,城乡收入差距逐渐缩小。③土地发展权交易对周边区域城乡收入差距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基于此,本文建议加大土地发展权交易实施力度,适当提高土地发展权交易金额和数量;重塑土地发展权内涵,建立一般土地发展权制度;推进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搭建城乡间、区域间要素流动的有效通道,从而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形成土地、资本、劳动力多要素协同作用的城乡融合发展体系,推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

关键词:土地发展权  地票  城乡收入差距  城乡融合



4


农村三产融合、城乡居民消费

与收入差距

——效率与公平能否兼得?


葛继红  王  猛  汤颖梅


摘要:本文利用2011-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探索农村三产融合对城乡居民消费的影响及相关机理,特别是分析农村三产融合能否通过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这一机制间接促进城乡居民消费。研究结果表明:整体而言,农村三产融合显著促进了城乡居民总体消费的增长,实现了经济增长的效率目标;分开来看,农村三产融合对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具有差异性。本文进一步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中介效应进行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农村三产融合能够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从而实现经济增长的公平目标;同时,农村三产融合能够通过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来促进城乡居民消费。这说明,农村三产融合兼顾了效率与公平。本文结论不仅有助于理解农村三产融合、城乡居民消费与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还可为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词:农村三产融合  效率与公平  城乡居民消费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中介效应



5


网络营销提升了乡村旅游经营效益吗?

——来自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北京市调查的证据


张京京  刘同山  钟  真


摘要:本文利用2017年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北京市调查数据,使用倾向得分匹配、处理效应模型和工具变量分位数回归等方法,实证分析了网络营销对乡村旅游经营效益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并考察了网络营销对不同分位点乡村旅游经营者的差别化效益提升效应。研究发现:利用网络对外推介或开展电子商务的网络营销,可以显著提高乡村旅游经营效益,且具有很好的稳健性;网络营销的效益提升效应主要是通过增加游客人均消费而非接待人次实现的;对于低分位点即经营状况相对较差的乡村旅游经营者,网络营销的效益提升作用较大,因而网络营销具有经营效益“拉平效应”。政府应当加快数字乡村建设行动,引导支持乡村旅游经营者进行网络营销,并对能力较弱、规模较小的乡村旅游经营者实施网络营销技术培训。
关键词:网络营销  乡村旅游  经营收益  经营效率


6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否

壮大了农村集体经济

——基于中国乡村振兴调查数据的实证检验


芦千文  杨义武


摘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创新实现形式和运营机制提供了制度基础,是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前提,为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营造了制度环境。本文基于中国乡村振兴调查(CRRS)数据库2019年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考察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证实,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确实壮大了农村集体经济。进一步分析发现,相比平原和丘陵地区,山区和半山区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显著;村庄人口规模越大、村党支部书记任职时间越长、村庄治安状况越好的村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明显;村“两委”一肩挑的村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大;设置集体股并不能增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反而可能会有抑制作用。这启发新一轮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要结合村庄实际,聚焦跨村“抱团”发展、完善乡村治理、优化集体股权结构等方面的改革,为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形式进而持续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提供更稳固的制度基础。

关键词:农村集体经济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  农村现代化  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农村改革



7


中国农业碳排放再测算:基本现状、

动态演进及空间溢出效应


田  云  尹忞昊


摘要:本文在对中国农业碳排放进行再测算的基础上,分析中国农业碳排放的现状特征,并围绕其动态演进趋势及空间溢出效应展开探讨。研究发现:第一,2005-2019年中国农业碳排放总量处于下降态势但存在年际波动;各类碳源中仅畜禽养殖碳排放减少而余者皆有小幅增加;农业碳排放强度呈持续下降态势。第二,2019年农业碳排放量省际差异较大且以湖南居首北京最末,相比2005年有18个省份处于下降趋势;各省份农业碳排放强度总体呈现“西高东低”的态势;基于碳排放构成的差异可将全国30个省份(不包括西藏)划分为7类不同的地区。第三,考察期内中国农业碳排放强度的省际差距有所扩大;粮食主产区、产销平衡区内部省际差距明显缩小而粮食主销区却情形相反。第四,农业碳排放受市场和政府两类因素的共同影响。市场层面因素中,产业集聚与农业碳排放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且产业集聚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农业发展水平变量显著抑制了农业碳排放增长而农业产业结构变量却起到了相反作用,但二者均具有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政府层面因素中,环境规制水平的提升有助于农业碳减排,农业公共投资却反之;同时,农业财政支持与农业公共投资都表现出了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总体而言,中国农业碳排放总量处于波动下降态势而省际差异明显;全国以及粮食主产区、产销平衡区和粮食主销区农业碳排放的动态演进特征不尽相同;产业集聚、农业发展水平等多个因素在影响农业碳排放上表现出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

关键词:农业碳排放  产业集聚  空间溢出效应  地区差异



8


大灾小赔,小灾大赔:保费补贴“包干制”模式下的农业生产风险与赔付水平悖论

——以政策性玉米保险为例


易福金  陆  宇  王  克


摘要:本文基于中国现行的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包干制”,通过构建农业保险公司的赔付决策模型,对当前保费补贴模式引发中国农业保险赔需错位问题进行了理论阐释,并通过2008-2019年省级政策性玉米保险数据验证了“包干制”保费补贴模式引起赔付水平与生产风险反向变动的假说。研究发现,现有的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方式会导致玉米干旱风险变化不能得到保险赔付水平的同向反应,基于不同干旱指标的检验结果均支持这一结论。从机制上来说,农业保险公司可以利用保费补贴在管理费用和纯保费之间灵活分配的权限,优先使用保费补贴支付农业保险经营管理费用,这会导致保险赔付空间被挤占,反而降低赔付支出,引致保险赔付水平与生产者实际保障需求错位,最终偏离农业保险的风险管理目标。
关键词:政策性农业保险  保费补贴  管理费用  赔付水平



关于我们

 

《中国农村经济》《中国农村观察》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主办,是中国 “三农”研究领域权威性学术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主要刊发关于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经济学论文,注重论文的学术性和政策指导性;《中国农村观察》刊文包括农村经济、社会、政治、法治、文化教育等“三农”研究的各个领域,注重论文的理论性和学术性。

 

根据《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2021版),在农业经济类50种学术期刊中,《中国农村经济》影响力指数和影响因子均名列第一,《中国农村观察》影响因子名列第二。在487种经济学学术期刊中,《中国农村经济》综合影响因子排名第三,《中国农村观察》综合影响因子排名第八。《中国农村经济》《中国农村观察》双双获评“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中国农村观察》实行在线投稿、双向匿名审稿。两刊网站(www.crecrs.org)可以全文下载两刊所发文章,两刊微信公众号(中国农村经济中国农村观察)可以及时接收两刊所发文章精华版。


发现更多精彩

关注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