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夷夏之辩:为何说中国是夏,别处是夷?

孟晓路 十念生 2019-08-09

1夷夏之辩

近代以来,中华文明应对西方文明的挑战所犯的最大错误就是放弃了自古以来的夷夏之辨,转而接受了西方的民族主义立场,甚至自动以西方为普世文明。今日当务之急就是走出西方伪普世价值,走出形形色色的民族主义包括文化民族主义,重树春秋大义,回到正统的夷夏之辨,以这种传自远古的究竟正见来看待华夏文明与其它文明的关系,来看待一部包括近代史在内的世界历史。


1.1文明之两型——夏型文明与夷型文明

人类文明可分为两大型态:夏型文明——基于见性而来的合乎正理的大公的道德的天下性中心性恒久性文明,即见性类文明也;夷型文明——基于欲望而开出的不合正理的自私的不道德的地方性边缘性权宜性文明,包括纵欲类文明与禁欲类文明。较深入地说,见性境界就是本性显现的境界,即由均势且各安本位的对立面(阴阳定慧等)之等持(平衡)而有的一种无对无我无内外无自他的一体性状态;欲望境界就是本性隐没的境界,即由对立面因不均势或离其本位而失其等持所致的有对有我内外自他沟分的割裂状态。本性自足故无求无欲因而常处快乐安宁幸福之中,迷失本性常感不足故有欲有求因而常在苦痛不安厄难之中。见性文明就是基于本性状态而来的生活样式,这种生活的最要特征是身心自他物我全方位的一体性以及由此而来的既仁且知的见地和行为模式;禁欲文明与纵欲文明都是基于欲望状态而来的生活样式,两者的共同特征是身心自他物我之丧失一体性而全方位割裂对立以及由此而来的落于贪嗔痴为主的见地和行为模式;不过前者因禁绝欲求而令一体性趋于恢复、对立有所减轻,后者因放纵欲求故令离一体境界愈远、对立愈加严重。见性文明超于欲望之上,亦即超于禁欲纵欲二者之上,而开出人类生存之全新天地。又,见性与纵欲二者表面颇有相似处而易混淆,实则有天渊之别,不可混淆也。本性恒常(见性状态是一种超稳定的平衡状态),故见性文明亦可大可久青春常葆无有断绝,见性文明具有超强的抗打击力;对于内生外来的祸因乱源具有无限的化解力,因而能够无死而长存;欲望生灭不定(欲望状态是一种不稳定的失衡状态),故禁欲文明与纵欲文明皆有衰亡之时,禁欲文明易亡于外力,纵欲文明则亡于自毁;前者的寿命较为长久,后者则倏起倏灭短命而终谓之死亡本能。依上,则唯有中华文明堪称夏型文明,其余大大小小的文明一概属于夷型文明也。由此,中华文明是世界历史连续长存的正统,其余则是生灭不定的支脉。



1.2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夏型文明

文艺复兴时期及十九世纪以来,共济会科学教分两批 (文艺复兴和十九世纪)系统伪造了西方历史与世界历史,打造了西方中心论。旨在抬高西方,诋毁东方特别是中国。吾人今天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摧毁西方中心的弥天大谎,还历史以真相——那就是:中华主干!

中国一直是天下的中心和重心。甲、中国拥有全地球绝佳的天地风土。由此绝佳的天地风土,才成就了地上唯一的合理优美中道的夏型文明。乙、中国一直是世界人口、经济、科技与学术的中心与重心。丙、中国一直是世界的政治中心。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以天下为最优先考虑单位的文明,而且实践上也确实从有史以来就为天下安排了秩序和制度,这就是五服九服的天下体系。近代以前中国一直是天下的中心,失去中心地位百余年,今又复兴,必将重为天下的中心。


又从时间维度来看:甲、中华文明是上古文明中唯一延续至今的文明。乙、中国的语言文字是世界上古惟一延续至今尚为其全民所使用的语文。丙、中华是世界诸文明和族群中唯一拥有上万年至今连续不断的信史的文明和族群。中华历史,自伏羲起可以准确纪世(至今约万年),自周召共和元年(西元前841年)可以精确纪年(至今两千八百五十五年)。三千余卷四千万余字的官修正史二十五史(加清史稿)详细系统地记载了自黄帝至清末五千余年天下的政治经济文化学术状况。黄帝以上伏羲以下之史事,通过易经易传以及诸子加上史记汉书等典籍亦可得到相当的了解。相比之下,其余文明和族群印度欧洲等都没有可靠的史学传统,皆无信史可言也。


故从纵横两方面,我们就有充足的理由认为世界历史以中华为主干,换言之,中华是天下唯一一个夏型文明。


 

1.3夷夏进退春夏秋冬循环之世界史观

 

人类历史并非无限进步,亦非无限退步;而是治乱相因,进退循环。故可划分为一个一个的周期,吾人所知之数千年史迹,皆在一个周期之中(因上一期之事迹多由于其末期之大乱而致湮灭故):伏羲时代(约一万年前至六七千年前)接上一周期之末而为本周期之第一阶段春;神农时代(约六七千年前至五千年前)为第二阶段夏;自黄帝(五千年前)至晚清为第三阶段秋;鸦片战争至今为第四阶段冬,冬之阶段尚未结束。第一阶段为渔猎文明(渔猎居主导),第二三阶段为农业文明(农业居主导),第四阶段为工业文明(工业居主导)。


综合春夏秋冬周期说与春秋三世说礼运大同小康说:则春当升平,夏当太大也平亦即大同礼运郑注:同犹和也平也故大同即是太平。康有为先生礼运注亦以二者为一事,秋当小康,冬当据乱也。如此则历史乃是春夏秋冬之循环,即升平、大同、小康、据乱之循环。以此即可调和三世说进步观与大同小康说退步观之间的表面冲突(古今多有学者因此以礼运篇为伪作)。公羊三世说是与夷夏说紧密关联在一起的,有关的义例有张三世、王鲁、异内外、自近者始诸条。公羊曰:春秋内其国而外诸夏,内诸夏而外夷狄,王者欲一乎天下,曷为以外内之辞言之?言自近者始也。据何休:所传闻世当乱世内其国而外诸夏,所闻世当升平世内诸夏而外夷狄,所见世当太平世无夷夏之别,远近大小若一,仅讥二名而已。以上春秋学综合了夷夏说的三世说与礼运大同小康说合起来就给吾人指出了世界历史演化的真相:有史以来,天下大势即依如上升平、大同、小康、据乱之次序在用夏变夷与用夷变夏的一治一乱之间循环演变,也即三世说并非如近人所理解的那样是直线式的有去无回的进展,大同小康说也并非江河日下永不回头的衰退;真实的历史是二者结合的螺旋式有进有退有升有降的循环。上升期,在这正反合的多轮进退循环中,中华吞吐的范围越来越大,直至全球大同;下降期,多轮的进退震荡中,中华文化覆盖范围越来越小,直至极点又转入下一大周的上升期。这是一个中心区域不动的循环震荡模式,中国、诸夏、夷狄的范围可能每一次都不同,然而中国的核心区域基本稳定不变。故只从空间上说,中华是天下的中心和重心,若加上时间维度,则中华是世界历史的主干。


夷夏说乃一进可成功退堪保守故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的根本正见,孔子作春秋全在阐发此一正法眼藏也。近世以来,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观点认为中国系天下主义不适应这个世界战国的形势,故应从天下主义暂时退到民族主义;这实为似是而非。盖夷夏说实有两个向度即天下主义的向度适用于大同世小康世和尊王攘夷的向度适用于据乱世正如前者与帝国主义不侔后者亦迥异民族主义也,近代世界既然已从小康降为据乱,故从天下主义转为尊王攘夷可也;有何必要彻底放弃夷夏正见,接受西夷之民族主义谬见呢?将中国从夏降为一普通民族国家,对于保守中华文明及保国保种保教极其不利。近代西夷之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所能激发出的内部凝聚力及对外的抗争力怎能与尊王攘夷相比?中国万年不亡,端赖夷夏正见之维系也。蛮夷徒有基于私欲之上的民族主义帝国主义,维系力甚微弱,故皆生生灭灭也。故吾人才说放弃夷夏之辨,是近代以来中华文明应对西方文明挑战所犯的最大错误。这实际已将中华的文明和族群都置于了最危险的境地,是中了西人文化阴谋圈套的结果,是西人有备而来的文化战争所取得的大胜利大成功。今日是恢复夷夏正见的时候了。


——摘自孟晓路《中学统摄天下学术略论

 

中国一百年古今公知语录

放弃传统夷夏之辨实乃大谬!

共济教成员、海归汉奸胡适,发起毁灭华夏文化运动

反传统急先锋胡适重病濒死,西医让他回家等死,却被中医治好

胡适高足傅斯年说“宁死不请教中医”,结果享年54岁!


论  周  官

西学之中学渊源

形上学方法(全集)

中学统摄天下学术略论

中国世界观看世界及中华文明复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