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浙刻何以最“宋韵”?

越书房 浙江出版传媒 2024-03-13

当南宋临安府陈宅书籍铺主人陈起刻印《唐女郎鱼玄机诗》的时候,或许不会想到,这位唐代著名女诗人的作品得以存世至今,几乎全赖此书的流传;更不会想到,这薄薄的一册诗集竟会在此后的八百年间,辗转千里,历经朱承爵、项元汴、何焯等名家之手,钤印琳琅满目,成就一段书籍史上的传奇。

围绕这册诗集,清代大藏书家、苏州“士礼居”主人黄丕烈曾数次邀请同人题字作画,分韵唱和;即便晚年,在财力不济,藏书相继散出的情况下,依旧“留此为娱老之资,虽千金不易也”。

清代画家余集为黄丕烈所绘“唐女道士鱼元机小影”

(今见于《唐女郎鱼玄机诗》卷首)


1916年秋,民国四公子之一的袁克文于长沙以八百金求得此集,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唐女郎鱼玄机诗》本为宋刻常见的蝴蝶装样式,当时已叶叶分离,正是文云亲手粘联,才成为今天我们所见经折本的模样。

宋版常见的蝴蝶装样式

1951年,爱国民主人士潘世兹将存于香港汇丰银行的潘氏宝礼堂藏书悉数捐于北京图书馆(今国家图书馆),其中便包括了这册《唐女郎鱼玄机诗》。这部引无数英雄折腰的“奇”书终为国家所藏。

不过,《唐女郎鱼玄机诗》的故事并没有就此划上句号。《鱼玄机诗》说到底也只是两宋浙刻的一个代表,在她的背后是更多同样散落四方、令人魂牵梦萦的两宋浙刻遗珍。

一叶宋版,一两黄金

提及宋代的浙江刻书,就不得不首先对当时的图书刊印有一个总体的认识。

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统计,存世至今的宋版书不过3500余部,故而人们总习惯于用“一叶宋版,一两黄金”来形容她的可贵。但宋版之所以为人所珍爱,却绝不止于“物以稀为贵”而已。不菲的文献价值与卓越的艺术水准,恐怕才是其魅力的真正所在。

说到文献价值,宋代距隋、唐不远,宋人刻书多以前代留存的稿本、抄本为依据,并且校勘谨严,在文字上最能还原旧时的面貌;加之两宋本就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群星璀璨、文化造极的时代,宋人刊刻当时名家、大家的作品,内容上也更能接近作者的原意,故而宋版在学术研究中,历来为人所珍视。
文献学上所谓的善本,很多时候其实指代就是以宋版为代表的旧本。这便构成了宋版善的一面。

再看艺术水准,尽管宋代经历了由抄本为主向刻本为主的转变,实现了雕版印刷术的成熟与普及,但抄本时代,读书人所养成的对书卷中洋溢的书法艺术气息的痴迷,却并不会随着时光轻易淡去;加之相比于明、清,读书在宋代还是一种相对精英化的行为,文人士大夫们至简至雅的审美追求,也便深刻影响并塑造着宋版的刊刻形态。
诸如字体端秀、墨色清亮、版式疏朗、装帧典雅,这些宋版最为人所称道的艺术特质,其实正是种种诉求下的自然回应。这又构成了宋版美的一面。

洋溢着书法艺术气息的唐代敦煌写经

至善至美还看浙刻

如果说宋版是中国书籍史上的一座皇冠,那么浙刻便是这座皇冠上最璀璨的明珠。

北宋末,叶梦得在他的著述《石林燕语》中比较当时的四大刻书中心,指出:“今天下印书,以杭州为上,蜀本次之,福建最下。京师(即汴京)比岁印版,殆不减杭州,但纸不佳。”其中所谓的杭州印书,即是浙刻的主要代表。这种宋代人最直观的感受随着宋版的流传,又在后世不断回响与共鸣。

譬如刊刻《唐女郎鱼玄机诗》的南宋临安府陈宅书籍铺,还以印行《周贺诗集》《朱庆馀诗集》《李丞相诗集》等刻本闻名,在当时便已经声名远播。同时代的诗人周端臣甚至以“字画堪追晋,诗刊欲遍唐”的诗句来概括书籍铺主人陈起不平凡的一生。

“诗刊欲遍唐”的雄心,自然而然决定了出版的文献广度。近代大学者王国维在《两浙古刊本考》中考订陈宅书籍铺刻本近二十种,而由衷感叹:“当时所刊,实不可胜计……今日所传明刊十行十八字本唐人专集、总集,大抵皆出陈宅书籍铺本也。然则唐人诗集得以流传至今,陈氏刊刻之功为多。”

“字画堪追晋”的素养,则潜移默化影响着出版的艺术深度。仅就现存的陈宅书籍铺本来看,不仅纸张明韧,墨色如漆,“开卷一种书香”;同时,疏朗的版式、精挺的字体亦不免引来驻足的目光。特别是其用字,如大多数浙刻一样,取法唐楷欧体,纤细秀雅,意态俊逸,转折笔画轻细有角,往往流走而不失笔意,既体现了刻工高超的刻版技艺,也成为近代仿宋字体的前身。

国家图书馆藏陈宅书籍铺本《唐女郎鱼玄机诗》书叶

国家图书馆藏陈宅书籍铺本《周贺诗集》书叶

陈宅书籍铺不过是有宋一代杭州众多书肆中的一个代表,书坊刻本也只是当时浩如烟海的浙刻中的一大分支,但管中窥豹,亦可见一斑。

北宋范温在《潜溪诗眼》中说:“凡事既尽其美,必有其韵。”宋版的善与美,似乎在浙刻中才真正走向极致,而至善至美的两宋浙刻或许也恰恰是在这层意义上,散发出了宋韵最耀眼的光。

天时地利人和

应当说,浙刻成为宋代图书刊刻中的翘楚,并不是一种偶然。

作为中国历史上人文荟萃、经济繁盛的重要地区,浙江早在中唐时期,便已出现了雕版印刷书籍。王国维就不无自豪地称许:“镂板之兴,远在唐世,……吾浙为尤先。”
而从叶梦得“杭州为上”的评价中,不难看出,及至北宋末,杭州已经堪称全国首屈一指的刻书中心。无怪乎我们所熟知的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毕昇,正是北宋仁宗年间,出自杭州书肆的一名刻工。

而随着宋室南渡,杭州作为帝国的临时首都,进一步成为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大批北方的书坊商人、刻书工匠迁居杭州及其周边地区。譬如汴京大相国寺东的荣六郎家,便在临安府中瓦南街定居下来,继续开办书籍铺,从事书籍编纂、刊刻与售卖的工作。这种人口的流动无疑促进了南北技艺的融合,使得浙江无论官方,抑或民间,刻书都盛极一时。

“两宋浙刻丛刊”第一辑第一种:原貌呈现的经折装《唐女郎鱼玄机诗》
“两宋浙刻丛刊”第一辑第二种:原貌呈现的经折装《周贺诗集》

今天,我们回顾浙刻的历史,正是要续写《唐女郎鱼玄机诗》的故事;追寻宋韵的脚步,其实也是挖掘与再现人间至美的过程。
对于新时代的浙江出版人而言,将诸如《唐女郎鱼玄机诗》《周贺诗集》这样曾经诞生于两浙,如今却深藏于馆阁、散落于四方的瑰宝遗珍,以浙刻浙印的方式化身千百,既重归“浙”里,也飞入寻常人家,或许便是对千年历史最好的铭记,对宋韵文化最久远的传承。
作者:浙古社 孙科镂

唐女郎鱼玄机诗(精)

陈红彦 主编   陈谊  执行主编

浙江古籍出版社


据国家图书馆藏南宋临安府棚北睦亲坊陈宅书籍铺刻本《唐女郎鱼玄机诗》四色影印。该本是唐代女诗人鱼玄机现存最早保存最为完整的诗集版本,也是两宋浙刻中最具代表的刻本之一。此本镌刻秀丽工整,且印记琳琅,题咏连篇,更为之增色。书中钤有“西舜城居士”“项子京家珍藏”“墨林秘玩”“士礼居藏”“荛圃”“黄印丕烈”等印记,亦表明此书自明代以来即流传有绪。

周贺诗集 (精)

陈红彦 主编   陈谊  执行主编

浙江古籍出版社

据国家图书馆藏南宋临安府棚北睦亲坊陈宅书籍铺刻本《周贺诗集》四色影印。中唐诗人周贺现存最早的诗集版本,也是两宋浙刻中最具代表的刻本之一。书前“周贺诗”三字,为明代书法家王穉登墨迹。书中钤有“徐健菴”“乾学”“阆源真赏”“汪印士钟”“古里瞿氏”“铁琴铜剑楼”等印。



稿


越书房诚邀集团内外书友投稿分享与书相关的点滴,可以是由一本书想到的,也可以是做书的感悟,浙里有好书,浙里有故事。

投稿邮箱:ysc@zjcbcm.com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我们 

■ 往期精选 ■

詹天佑:我不止会修铁路

社长总编日常在读什么?

“回家”他用了60年


来源 | 浙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思想引领时代  知识服务用户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