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小议毕业论文选题:选题由指导老师指定重要吗?

杨奇明 启研Economics 2022-12-31

戳上面的蓝字关注我们哦!

小议毕业论文选题:选题由指导老师指定重要吗?

杨奇明 2018年11月24日


作为本科类院校的老师,我始终把本科学位论文视为我能指导的最重要的学位论文(猜猜一箭几雕,哈哈哈)。经济学专业每一届学生大概有5位左右的同学需要指导,还要交叉评审别的同事指导的论文,最后参与答辩工作。这两年我一直在想,可能我唯一每年都参与的这项学位论文“长跑”没什么意义!所以去年听说在美国许多本科生不一定需要写学位论文之后,我非常期待很多同学(当然不是全部)和我也能够尽快“脱离苦海”,但是等来的却是教育部对于本科论文的重视和一再强调。那好吧,还得继续当一件正事儿来做......


为尽量减少同学和我的“痛苦”(比如现在面临选题的16级同学),及早沟通是非常有必要的。本篇结合个人的理解,以经济学专业本科同学为阅读对象,谈谈我个人对“是否应该请导师给选题”这一问题的看法


我们先把请指导老师提供选题,并且认真执行老师意见的同学,成为“听话”的同学;把喜欢自由选题,自己做主的同学成为“不听话的”。这只是个简称,学术界厉害的学生很都是不听话的.....



“听话”会怎样?

“听话”选择“成熟”选题的好处


比较“听话”的同学,老师和同学都比较省心,所以我们先说。


“听话”同学会沿着老师已经比较成熟的研究方向,选择一篇或者若干篇老师做过的或者老师指定的文献作为参考,以模仿的方式完成毕业论文。本人当年也是这么做的。但从方法论上来讲,这不是研究,而是在做作业。


从老师的角度来说,学生沿着自己熟悉的主题或者领域去做,比较省心,毕竟是自己熟悉的,可以很有把握且低成本地搞定。而且一旦有了这个传统,下一届的同学还可以沿着这条路继续做。毕竟说实话(别生气,这是事实)老师也没有奢望本科生真的能做出有价值的成果


从同学的角度来说,这也是比较安全舒适的渠道,特别是还有学长在前开路的情况下,就更好了。所以很多同学都会选择沿着老师来做。


总之,选择“成熟”选题,是低成本的主流选择。


不是“听话”就好,“过关”也是有门槛的


说实话,要能够很好地follow老师自己(或者指定)的文章,做一个“中规中矩”的作品,已经非常优秀了。但可惜,并不是所有本科同学都能够完成的。倒不是因为“笨”,是因为同学们“太忙”,考研、出国英语、考各种证书。尤其是考研,不管是“真的假的”,反正“考研”两个字就像是神祗,谁也不能亵渎!但这是不对的。


如果是这种想法,即使考上了,本科论文也混过去了,过两年你还会以找工作或者考博为理由而不好好写硕士论文。我就不明白,非要混到跟你自己的孩子上小学接上才算完是吧?考试只是个手段,也还是人生某个阶段的大事,但你人生的目标不能永远只是为了两个字——“考上”吧!。



“不听话”要怎样?


选择不听话的同学,分为两类,一类是所谓的“学渣”,因为指导老师的要求“太高”,所以铤而走险,准备“另辟蹊径”,美其名曰“要创新,要走自己的路”。对于这些极少数的同学,我基本上是爱莫能助,当然我也晓得你不想看见导师,其实导师也一样啦,哈哈哈! 


第二类同学是那些“学霸”,我是指真正有“雄心”的学生,而不是绩点第几名来衡量。我随时随地都在表达对这类学生的赞赏,只有他们才能真正有机会进入学术的殿堂。当然,能够进入学术殿堂的,是极少数人,即使是在北大清华。进不进入学术殿堂并不重要,做学术也没什么特别的,最终对大多数人来说就是一份职业。重要的是,他们真正想要去创作,并且还舍得力气,这是未来在任何一个行业都可能出彩的基本素养。


你有不听话的“资本”吗?


光有雄心是不够的,还需要有资本。这里的“资本”不是钱啦,而是指同学们自己的能力,你到底有没有足够和决心和人力资本去完成自己设想的一想研究


首先,发心和决心最重要。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对于一篇本科阶段的论文来说,追求难度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要写有社会意义的主题,写清楚分析框架和事情的来龙去脉,并且要给自己作品一个合适的自我评价。要做到这些,心中有爱,并且有决心去吃苦,去努力是首要的,而不是一定需要具备过人的理论基础或计量功底才能做有意思的研究。


其次,要有足够的人力资本。从入学到写毕业论文的阶段,同学们要上大量的专业课,还会有各种实践环节。回忆这些过程,你到底有没有展现出或者培养出足够的能力来完成“不听话”的逆袭?其实你老师是否“硬拉缰绳”不允许你自由发挥,已经从某个侧面说明你是不是有这个资本了。


我特别要强调的是,不要去追求自己把握不了的分析技术,那是本末倒置!我相信我的大部分同事,如果不是全部的话,都会同意这一点。


最后,“不听话”自己选题,就是表示要学术创新?其实是,也不是。什么是”创新“的学术研究呢?这绝对不是一个很容易回答的问题。一般而言,专业论文都会将自己的“贡献”写在引言部分,这个“贡献”,就是文章的“创新”部分。从形式上讲,专业论文是几乎所有现代经济学研究创新的载体。没有创新的作品,至少从学术价值来说,好像真没什么意义......


学术创新分类太复杂了,有原创的,有所谓“边际贡献”(很多学界大咖都会“苦口婆心”劝说后辈要选择边际创新,而不是走所谓“原创”路线。毕竟你没见过别人研究过,并不说明什么,专业论文公开发布先后说了算。)的;有研究新方法的,有探讨新问题的;有提出新理论的,有发现新现象的。


回归初心,忘掉“创新”,才是正途


对于经济学专业的本科同学来说,我认为为未来计(因为这也是经济学研究创新的最高形式),最好的办法忘掉创新。因为真正的大师,不是机械追求创新而开展学术研究的。正确的做法是,“从现实的问题出发”,以一颗纯粹好奇心和爱心,去研究你关心的社会问题。导师、理论、文献、计量方法和统计软件,都只是你的“工具”和“拐杖(依仗)”而已。而恰恰从现实问题出发,才是真正能够作出原创性贡献的路径,这一点有许多大师都已经充分论述,我就不班门弄斧了。




明确目标,选择自己的路

总之,没有一种选题的模式是最好的,每一种方式都并不适合每一位同学。对于同学来说,选题是否是导师指定的,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选题是不是你自己想要做的!更重要的是,你准备怎么做!


我的建议是,从现实问题出发,一边收集分析数据,一边阅读文献,相互结合寻找突破点,形成论文的观点和主线,验证因果关系,然后逐渐成文。这是一个好的研究路径,但不适合所有人。先不讲难度,年轻一代的同学们,如果能够将这种思路用于你未来的非研究性工作,也会有很好的发挥。








End



美滋滋教室

分享-学习-提高



👏欢迎 长按二维码添加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