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研Economics

其他

中微笔记|对图26.3 第二级价格歧视的注解

前言写这篇推文的时候,18级的同学们正在热火朝天地拍毕业照。没有去拍照,可能会有些遗憾,但我也到了要识相的年纪,该靠边站的时候,还是要早点走开。戒掉点热闹,写上一篇对同学们学习中级微观有用的小文,也许长远的意义更大些。就让我用这篇文章,预祝同学们毕业快乐,前程似锦!本周四讲解垄断行为中的价格歧视,花了不少时间讲解varian第26章的第二级价格歧视(图26.3)。但显然从同学们的表情来看,能够完全get的比例并不高。为此,我做了这个注解。分为下面三个方面进行进一步说明。Part1第一级价格歧视vs普通垄断者首先,价格歧视未必没任何“好处”。这里的歧视(discrimination)本身与道德伦理无关,只是厂商基于其自身所掌握的信息做出旨在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商业选择或商业策略。第一级价格歧视也称完全价格歧视。我们在课上已经说明,在完全价格歧视状态下,厂商利润最大化的产量反而等于有效产量(P=MC),一般的垄断厂商,其利润最大化产量(MR=MC)与有效产量之间反而有一个gap。因此,尽管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完全价格歧视使其消费者剩余损失殆尽,但市场交易量却实现了帕累托有效的状态,不可谓完全没有“好处”。其次,普通垄断者与拥有完全价格歧视能力的垄断者相比,其信息差可以概括为匿名vs实名。比如有一个市场中有两个消费者,一个支付意愿较高,一个支付意愿较低,前者的保留价格曲线(注:我们在这里就粗略地将其与个人需求曲线等同了)较高,后者的保留价格曲线较低。普通垄断者拥有这两条保留价格曲线的信息,但却是“匿名”的,他不能将其与某个具体的人联系起来,因此不能如“实名”掌握信息的完全价格歧视那样,按照支付意愿的不同,对每个人都设置完全基于支付意愿的“定制化”的报价单。举一个例子,你有自己做的两件一模一样的手工艺品要卖,作为普通垄断者,你知道有人愿意付5000,有人愿意付2000,但是你不知道到底谁愿意付5000。那么在你只能开价一次的情况下,你该如何选择呢?如果你开价2000,那么愿意支付5000的人,肯定会毫不犹豫买走,愿意支付2000的人也刚好愿意买,于是你最终得到的是4000;如果你开价5000,那个愿意支付2000的人,肯定会拒绝购买,于是你最终得到的是5000。当然,你还可以试试出价其他的金额,看看是变好还是变差。然而,完全价格歧视垄断者,因为实名知道两个人的支付意愿,因此最终通过分别报价5000和2000,得到7000的收益。第三,图26.1和26.2显示了完全价格歧视垄断者通吃所有的剩余。与竞争性市场不同,拥有完全价格歧视能力的垄断者通吃了所有剩余。图26.1描述的是离散型保留价格曲线的情况,这里A和B分别是完全价格歧视垄断者对第一个消费者和第二个消费者销售产品获得的剩余。这里要注意边际成本曲线下方的面积是成本(长期为总成本,短期为可变成本),所以计算剩余的时候,不包括下面的面积。图26.2所揭示的是需求连续的情况。A和B仍然是厂商所获的剩余。与完全竞争性市场当中的差别,无非是供给曲线换成了MC边际成本曲线而已(在垄断市场中,不能说MC与供给曲线重合了,这个我们上课的时候反复强调了多次)。这里多句嘴,在PanelA中,厂商的销售量不能超过,因为再多生产销售,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已经低于边际成本,不划算了(这也再次说明,垄断者可不能强买强卖!)。PanelB是一样的道理。Part2第二级价格歧视比完全价格歧视“苦逼”多了如果说完全价格歧视的垄断者依靠的是信息优势(实名知晓支付意愿),那么第二级价格歧视玩的就是技术了。图26.3讲的就是一个试图进行二级价格歧视的垄断厂商如何努力最大化其获益的故事(体现了技术含量)。二级价格歧视的垄断者为获取更大收益的策略,就是将原本同一种产品通过数量或质量上方面的“加工处理”,将其做成不同的“产品”,然后制定不同的价格,以便实现对不同支付意愿者的价格歧视,获得更多剩余。书中举的例子是通过产品数量的不同来实现,在现实中还有更加丰富的策略。比如你可以从不同的渠道购买到正品的苹果手机。差别在于,一些售后服务条件可能并不相同,很明显,这就实现了差别定价了——售后服务态度好的、便利的渠道,价格自然高一些。这是为支付意愿较高者准备的。如果我们把图26.2中高支付意愿的需求曲线与低支付意愿的需求曲线放在一张图上,就形成了图26.3的PanelA。需要说明的是,与图26.2不同,为了更加简化,假设了MC=0。所以A,A+B+C就是剩余本身了。图26.3
2022年5月27日
其他

中微笔记 | 为什么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并不总是在其最低点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相切?

SMC(y*)?我们已经学过,在短期,边际成本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它“先后”穿过平均可变成本的最低点和平均总成本的最低点。也就是说,当y*是平均总成本曲线的最低点时,才有SAC(y*)=
2022年5月15日
其他

中微笔记|如何理解图22.8中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先下降后上升?

Part1问题在上一篇推文中,我们提到了当规模报酬不变时,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水平的。如标题所示,本文要解释一个相关的问题,即为什么图22.8中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先下降后上升的,这代表了什么?来源: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中文第九版,第282页。在给出问题的答案之前,我们先要澄清一点,尽管都是“平均成本”,但是短期平均成本先下降后上升并不意味着长期平均成本也是先下降后上升。即使他们都是这样的趋势,其背后的道理也是不同的。短期平均成本是随着短期边际成本的上升,而先下降后上升。下降和上升的拐点就在短期平均成本=短期边际成本的时候。Part2问题的解答这个问题的线索,其实也藏在内契巴的《中级微观经济学》(中文版第404页)中问的一个相关的问题(注:很喜欢这本书,如果有一天我弃范里安而投入这位的怀抱,也并不奇怪),即“练习13A.4
2022年5月15日
其他

中微笔记 | 为什么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并不总是在其最低点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相切?

SMC(y*)?我们已经学过,在短期,边际成本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它“先后”穿过平均可变成本的最低点和平均总成本的最低点。也就是说,当y*是平均总成本曲线的最低点时,才有SAC(y*)=
2022年5月14日
其他

学术观点 | 中国经济国内国际双循环的

本文来源于《管理世界》2021年第12期,本文仅用于学术分享!星标★一下,我们就是好朋友啦~点击搜索你想看的内容吧往期推荐政策风云
2022年2月9日
其他

政策风云 | 习近平: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

本文来源:Wind金融终端App(2021-10-19)新华社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18日下午就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进行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近年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加速创新,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要站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展安全两件大事,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校长吕建教授就这个问题进行讲解,提出了工作建议。中央政治局的同志认真听取了他的讲解,并进行了讨论。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发表了讲话。他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和国家大数据战略,拓展网络经济空间,支持基于互联网的各类创新,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建设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较快、成就显著。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数字技术、数字经济在支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恢复生产生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习近平强调,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一是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有利于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数字技术、数字经济可以推动各类资源要素快捷流动、各类市场主体加速融合,帮助市场主体重构组织模式,实现跨界发展,打破时空限制,延伸产业链条,畅通国内外经济循环。二是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有利于推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数字经济具有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广覆盖性,不仅是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支点,可以成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引擎。三是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有利于推动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当今时代,数字技术、数字经济是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机,是新一轮国际竞争重点领域,我们要抓住先机、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习近平指出,要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牵住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新型举国体制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提高数字技术基础研发能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尽快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把发展数字经济自主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习近平强调,要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战略布局,加快建设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要全面推进产业化、规模化应用,重点突破关键软件,推动软件产业做大做强,提升关键软件技术创新和供给能力。习近平指出,要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推动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产业数字化,利用互联网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的改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发挥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产业深度融合,加快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要推进重点领域数字产业发展,聚焦战略前沿和制高点领域,立足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增强产业链关键环节竞争力,完善重点产业供应链体系,加速产品和服务迭代。习近平强调,要规范数字经济发展,坚持促进发展和监管规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要健全市场准入制度、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公平竞争监管制度,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监管体系,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全领域监管。要纠正和规范发展过程中损害群众利益、妨碍公平竞争的行为和做法,防止平台垄断和资本无序扩张,依法查处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要保护平台从业人员和消费者合法权益。要加强税收监管和税务稽查。习近平指出,要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健全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完善体制机制,提高我国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要完善主管部门、监管机构职责,分工合作、相互配合。要改进提高监管技术和手段,把监管和治理贯穿创新、生产、经营、投资全过程。要明确平台企业主体责任和义务,建设行业自律机制。要开展社会监督、媒体监督、公众监督,形成监督合力。要完善国家安全制度体系。要加强数字经济发展的理论研究,就涉及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发展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要积极参与数字经济国际合作,主动参与国际组织数字经济议题谈判,开展双多边数字治理合作,维护和完善多边数字经济治理机制,及时提出中国方案,发出中国声音。习近平强调,数字经济事关国家发展大局,要做好我国数字经济发展顶层设计和体制机制建设,加强形势研判,抓住机遇,赢得主动。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数字经济思维能力和专业素质,增强发展数字经济本领,强化安全意识,推动数字经济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要提高全民全社会数字素养和技能,夯实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社会基础。星标★一下,我们就是好朋友啦~点击搜索你想看的内容吧往期推荐行业资讯
2021年10月20日
其他

行业资讯 | 联合国发布《2021年数字经济报告》​

本文转载自腾讯网·新兴产业融合网(2021-10-13)2021年9月29日,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布《2021年数字经济报告(数据跨境流动和发展:数据为谁而流动?)》(以下称“《报告》”)。长按识别二维码,获取报告全文PDF《报告》深入探讨了数据跨境流动的发展和政策,指出国家和国际层面上的数据跨境流动政策走向不仅影响贸易、创新和经济进步,还将影响与数字化成果分配、人权、执法和国家安全有关的一系列问题。《报告》呼吁采取新的全球数据治理框架,以避免关于数据跨境流动监管的国际辩论陷入僵局、促进数字数据视需要尽可能自由地跨境流动。本文介绍了《报告》的主要内容,并附上了《报告》原文。一、数据流动量增长迅速,“数据价值链”层面存在巨大数字鸿沟《报告》指出,虽然很难精确地测量数据流动(特别是数据跨境流动)的规模,但毫无疑问的是全球的数据流动量增长十分迅速。特别是在疫情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活动在互联网上发生。《报告》称,2020年,全球互联网带宽增长了35%,大约80%的互联网流量与视频、社交网络和游戏有关。现有信息表明,疫情发生以来,数据跨境流动在地理上主要集中在“北美-欧洲”和“北美-亚洲”这两条路线上。《报告》指出,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之间、国家内部农村和城市地区之间等存在巨大的数字鸿沟,数字鸿沟不仅表现在互联网的普及程度,还表现在参与“数据价值链”能力的层面——数据的价值产生于数据的聚合和处理,对原始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处理后可以用于商业或社会公共目的。《报告》称,中国和美国参与数字经济的程度和从中受益的能力最强。苹果、微软、亚马逊、Alphabet(谷歌)、Facebook、腾讯和阿里巴巴在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全球数据价值链的各个环节:通过面向用户的平台服务收集数据,通过海底电缆和卫星进行数据传输,数据储存(数据中心),以及数据分析、处理和使用。这些公司已经成为全球范围的数据公司,拥有巨大的金融、市场和技术力量,并控制用户的大量数据。在疫情期间,这些公司的规模、利润、市场价值和主导地位得到了加强。二、缺乏数据和数据跨境流动的共识《报告》指出,虽然数据在数字经济发展中十分重要,但是目前对数据的概念还没有达成一致理解。《报告》提到,数据本身是一种无形的、非竞争性的特殊资源,但数据获取可能受技术或法律手段的限制,从而使数据产生不同程度的排他性。此外,数据还具有多维度的属性:从经济角度看,数据不仅可以为收集者和控制者提供私人价值,还可以为整个经济提供社会价值;从非经济层面考虑,数据与隐私和人权、国家安全等密切相关。《报告》建议从不同角度看待数据和数据流动。其一,与商业将以相关的数据和信息(如账单数据、银行数据、姓名和送货地址等)主要是资源提供的,很少产生新的法律问题。其二,从个人活动、产品、事件和行为中收集的原始数据本身没有价值,但是一旦经过聚合、处理和资产化,或用于社会目的,就可以产生价值。其三,将原始数据以统计、数据库等形式进行智能处理,就会产生数字产品,数字产品在跨境销售时可以被是为贸易统计中的服务。《报告》还提出了数据分类的不同标准,比如数据收集是出于商业目的还是政府目的,是敏感的还是不敏感的,是私人或者是非私人的。《报告》强调,数据的分类很重要,可能会影响国家和国际如何从政策的角度看待数据和数据跨境流动。三、不应把数据跨境流动视为贸易,应当将二者区别对待《报告》指出,数据具有区别于传统商品和服务的特殊性:重要的不是确定谁“拥有”数据,而是确定谁有权访问、控制和使用数据。在数字经济背景下,传统的所有权和主权等概念受到挑战,传统的国家主权概念与数据流动的无国界、全球性和开放性很难调和。数字主权通常与在境内存储数据的需要有关,但是数据的地理储存位置和数字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并不明显。鉴于数据的性质,原有的国际贸易规则(如原产地规则)很难适用于数字贸易。《报告》建议最好从共享的角度,而不是从交易和交换的角度看待数据流动。虽然数据与贸易有密切的联系,但是跨境数据流动本身既不是电子商务,也不是贸易,不应纯粹作为电子商务加以管制。《报告》提出,数据和数据流动的治理对解决数字经济中的信息不对称、数据伦理、数据过滤和审查问题等至关重要,为数据跨境流动制定适当的规则对保障数据权利、减少结构性挑战和支持经济发展都十分有利,但目前各方尚未在该议题上达成共识。四、规制数据和数据跨境流动的不同路径产生了重要影响《报告》指出,数字经济的主要经济和地缘政治参与者之间的数据和数据跨境流动政策差异很大。在世界范围内,美国侧重于私营部门对数据的控制,欧盟主张基于个人基本权利和价值对数据进行控制。此外,全球的数字公司也在寻求扩大自己的数据生态系统。《报告》认为,以获得经济和战略优势为目的的竞争可能会产生数字空间和互联网碎片化的风险,这与自由、分散和开放网络的互联网原始精神背道而驰。数字经济的碎片化将阻碍技术进步、减少竞争、产生流动,这将对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产生重大负面影响,还会减少商业机会,并对跨司法辖区的合作制造更多障碍。《报告》指出,除了碎片化的风险之外,也有迹象表明数据流动政策的走向可能趋同。比如美国虽然信奉自由市场,但已采取措施限制一些外国数据驱动公司进入其市场,并禁止国内一些数据的外流。《报告》提到,虽然随着数据和数据跨境流动在全球经济中日益重要,全球治理的需求日期迫切,但是不同的监管立场导致了国际辩论在该议题上的僵局。《报告》认为,尽管各国数据跨境流动政策有保护隐私和人权、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等各种合理的公共政策理由,但是如果没有合适的国际体系来管理数据流动,有些国家就可能认为除了限制数据流动以实现其公共政策目标之外别无选择。《报告》认为,对数据跨境流动采取极端立场也毫无益处,严格的本地化和完全的数据自由流动都不能满足各国实现各种发展目标的需要,国际社会需要对该议题重新思考,以找到共识。新的全球治理共识需要超越贸易的角度,以整体的方式规制数据跨境流动,同时考虑到对人权、国家安全、贸易、竞争、税收和互联网治理可能产生的影响。五、建立全球数据和数据跨境流动治理框架的好处和优先事项《报告》总结了建立全球数据和数据跨境流动治理框架的好处,包括但不限于:全球数据治理将有助于实现全球数据共享,并发展有助于应对贫困、健康、饥饿和气候变化等重大全球发展挑战的公共产品。鉴于5G和物联网的实施,以及新冠疫情引发的数字化加速,全球数据治理变得更加重要。这些趋势扩大了全球范围内大量数据收集和资产化的范围。如果没有一个一致的全球基础治理框架来建立信任,这可能导致数据共享方面的反弹。它还将加剧对数据价值链缺乏透明度以及数据利益分配不均的现有担忧。关于数据跨境流动的国家法规的泛滥造成了不确定性,提高了合规成本,这对中小企业十分不利,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在数字平台缺乏全球治理的情况下,自我监管导致了由平台定义的市场结构,这些平台主要从自身受益的角度制定政策。主要平台的全球影响力越来越大,使得任何一个国家都更难应对相关的政策挑战。需要对数据治理采取全球办法,以防止长期存在的对发展中国家的不平等和数字鸿沟的扩大。必须确保发展中国家的知识、需求和观点在全球政策讨论中得到充分体现。鉴于互联网全球架构的相互依存性和相互关联性,数据跨境流动的未来不应仅由少数几个主要国家决定。《报告》提出了全球在制定数据和数据跨境流动政策方面的优先事项,包括:对数据相关的关键概念的定义形成共识;制定数据访问条款;强化对数据和数据跨境流动价值的衡量;将数据作为(全球)公共品;探索新的数据治理形式;商定数据和数据相关的权利和原则;制定与数据相关的标准;以及加强与平台治理相关的国际合作,包括在数字经济中的竞争政策和税收方面。六、需要形成新的机制以应对全球数据治理挑战《报告》认为,现有的国际治理框架难以满足全球数据治理的特点和需要,有必要建立一个新的全球治理框架。首先,互联网治理有关的大多问题都已经通过多方治理平台得到处理,一个组织良好、全球化的互联网社区是协调互联网资源和促使互联网高效运行的有效方法。其次,随着数据跨境流动规模的扩大,各国已试图将数据跨境流动治理纳入国际贸易规则,但是贸易协定的透明度有限,且谈判往往封闭进行,非国家利益有官方很少参与。因此,需要为由无形资产主导的新的数字世界建立一个新的治理结构。《报告》也提到,在当下这个民粹主义、反全球化呼声高涨的时代,建立全新的全球数据治理框架将十分困难。因此,《报告》建议,最好在联合国的主持下推进相关进程。七、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弥合分歧,使数据流动造福所有人《报告》指出,要实现让数据流动造福所有人,就要充分关注当前全球数字经济所存在的分歧(包括国家之间的分歧、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的分歧等)。《报告》强调,要制定全球数据和数据跨境流动治理框架,需要国家和国际社会共同努力。星标★一下,我们就是好朋友啦~点击搜索你想看的内容吧往期推荐学术观点
2021年10月14日
其他

学术观点 | 王缉慈:也谈“专精特新”

作者:王缉慈来源:网络集群产业研究本文转载自公众号管理学季刊Part1近一两个月,“专精特新”在媒体中频繁出现,令人目不暇接。创新型中小企业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使我感到欣慰。联想到1996年我看到《人民日报》(海外版)头版上“在中国,一个声音响起来:培育自己的大企业、大集团!”的论述,以及关于一些地方政府“拉郎配”,但国有企业“子体未救活,母体先拖垮”现象的报道,心急如焚,因为那时发达国家正在青睐中小企业。我连写了三篇文章,论及企业规模,强调中小企业及其网络对于技术创新的意义。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是“十二五”时期工信部开始推动的,至今已有10个年头。工信部2019年5月以来公布了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不过,我在国家级和省市级的名单中,还没找到我心目中的两个“专精特新”企业。一个是我在杭州萧山瓜沥镇的日本雅马哈钢琴厂调研时听说的企业——东方琴业(现更名为森鹤乐器股份有限公司),它生产击弦机等钢琴核心零部件,闻名于世界钢琴生产领域,它位于宁波慈溪,始建于1987年;另一个是位于深圳宝安的华测检测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它成立于2003年,是中国第三方检测与认证服务的开拓者,为全球客户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在仔细翻阅慈溪和宝安的“专精特新“企业名单时,我有两点猜想。第一,应该有不少”专精特新“企业出自专业化产业区(集群)。例如,慈溪的“专精特新”名单里有一些小家电企业,而慈溪是中国小家电产业之都,近些年智能化发展的势头强劲。我在名单里看到慈溪的“专精特新”企业宁波祁禧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它专注于即热式饮水产品,是国内无热胆秒沸饮水技术的开创者。我知道“两家”(家电和家具)产业是佛山顺德的特色产业,其“专精特新”企业也多在家具和家电产业集群之中,以及助推其升级的智能机器人企业。第二,应该有不少“专精特新”企业是在原有的出口加工区中涌现的。例如,在深圳入选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名单的169家企业中,宝安有52家,数量占全市第一,大部分的成立时间超过10年。深圳宝安是深圳特区“关外”的大工业区。华测检测公司曾说
2021年10月9日
其他

学术观点 | 周为民:计划经济的本质是崇拜权力的力量,大数据帮不上计划经济什么忙

疫情初期曾被“口诛笔伐”的口罩业如今怎么样了?区域发展丨城西科创大走廊
2021年10月6日
其他

启研教室 | 知名经济学家杜润生谈:怎样做政策研究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农改1979文/赵树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中心主任)编者语作为经济学家、资深农村问题专家,杜润生是上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改革政策制定的核心人物之一,被誉为“中国农村改革之父”。他主要著作包括《中国农村经济改革》、《中国农村的选择》、《中国农村制度变迁》、《杜润生文集》等。本文是杜润生关于“政策研究”的观点表述与行动探索。敬请阅读。在新中国的政策研究历史上,杜润生是一位贡献卓著的重要人物。杜润生对于政策研究的建树,既表现于八十年代农村改革初期,他主持起草五个中央一号文件;也表现于五十年代农业合作化时期,他辅佐邓子恢试图纠正毛泽东的激进政策而被贬斥;还表现在战争时代和建国之初,他对于土地改革政策的调研探索受到毛泽东赞赏。杜润生精于报告写作和文件起草,也是难得一见的演讲家,其良好文风堪称典范。他的文章,内容平实,文字洗练,“不晦于深,不坠于浅”,或长或短,皆如行云流水。他读书多,学问好,但在文章中从来不“掉书袋”,不寻章摘句以炫弄博学。读他的文章,经常感觉到,他无意于故作惊人之语,但却往往语出惊人;他的讲话,慢条斯理,有时甚至细声细语,但却是娓娓道来,引人入胜。他既善于三言两语,点到为止;也善于长篇大论,出口成章,一气呵成。有时候作一场报告四个小时,听者却依旧兴味盎然,视同享受。关于怎样做政策研究,杜润生既有丰富生动的经验分享,也有深邃旷远的理性阐发。本文结合作者本人在九号院的工作经历,试图梳理分析杜润生关于政策研究的精神追求、理念理论和方法原则。也许可以说,杜润生是在致力于开辟政策研究的新传统。他的一系列观点表述和行动探索,对于当下的智库建设和政策研究具有重要价值。Part1九号院里听“精神”1982年8月,我进入九号院工作。此前四月,中央书记处农村政策研究室和中国农村发展研究中心成立,两个机构合署办公,杜润生担任主任。我被分配在秘书处。1989年下半年,这两个机构相继被撤销。九号院时期,我作为秘书处工作人员,有多种机会直接为杜润生服务。杜润生经常召集、主持各种会议,这些会议规模不等、层次不同,包括农口部长、省市领导的汇报讨论、各类专家学者座谈、来自县乡的基层官员座谈、乃至机关内部工作会议等等。由于秘书处岗位职责所系,我经常在这些会议上服务,有机会听杜润生的各种谈话和讲话,并在他的直接指示下处理一些具体事务。从初入九号院至今,时间已经过去三十多年,然而当初的很多工作情景,甚至于杜润生的言谈、表情和举止,却依然如在眼前。在九号院工作的后两年,我对秘书处工作萌生倦意,曾要求转岗到专题研究部门,也曾要求去做内部刊物编辑,却都没有成功。现在想来,秘书处工作虽非研究一线,但是就政策研究的见识和修炼而言,也有很多独特优势。农研室撤销后的一段时间里,杜润生成为清查处理的对象,面临着作为党员能否登记的问题。当时,王郁昭主任主持清查处理和善后工作,我是王郁昭的秘书。在这个过程中,我对杜润生有了另一种接触和了解。九十年代上半叶,我们仍然在九号院办公,杜润生、王郁昭、朱厚泽、吴像等人经常相约一起到地方调研,就像一个调研小分队。在这种情况下,我随同他们出差,为他们跑前跑后地服务,参加各种会议,在火车、汽车、饭桌和会议上,也参与他们的闲谈。这种生活对于我来说是重要的学习熏陶。在我的印象中,整个九号院时期,杜润生经常强调研究人员的历史使命感和工作精神。在宣布农研室和农研中心成立的第一次全体人员会议上,杜润生说:“我们的任务明确,就是要探索研究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走什么样的道路,制定什么样的方针政策。这都是带战略性的问题。每个人要有历史使命感,要树立一种目标。”杜润生提出,要以“三种精神”作为对每个工作人员的要求:“第一是要有献身精神,希望大家不计个人利益,为农民献身;第二要有民主精神,要群言堂,不能一言堂,大家畅所欲言,只有搞好民主,机关的水平才能不局限于领导人本人的水平;第三,要有科学精神,即克服思想中的惯性,实事求是,按照事物的本身面貌来了解事物。”杜润生要求,九号院要把这三种精神作为单位工作的检验标准。他提出,他本人作为领导,以“三种精神”要求大家,也请大家以“三种精神”要求他。在一般情景下,关于“三种精神”的表述难免给人以假大空之嫌,像是一种空泛的号召,但是,在1980年代的时代背景下,在当年九号院的特定场景中,再联系到九号院内部的政策研究活动,特别是杜润生个人在政策研究中的努力,“三种精神”这样看似一般化的口号背后却颇有实在的内容。图源百度百科Part2谈智库建设——“要办成知识库,不要办成货栈”。在部署九号院机关工作的时候,杜润生多次从中国改革发展的宏大历史背景出发,讨论智库机构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他说:“我们的国家机关,发号施令的人应该少一点,搞调查研究的人,应该多一点”。“每个领导者都不可能长期专注一件事,对于某件事常常接触一下又放下。靠一年仅来接触几次就来解决问题是危险的。因此,必须有一批固定的专业化人员,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经常性的、持续的调查研究工作。”“要防止领导者个人的偏好引起政策的偏离,就要注意发挥调研和咨询机构的作用;要有这方面的称职的专门机构”。九号院机构成立之初,杜润生提出,农研室“是中央的知识库,也可以说是智力机构”。他指出:“我们要注意知识积累,建立‘知识库’,多储藏点东西。而不要办成简单的‘货栈’,今天进货,明天批发。这个机构应该是一个知识的仓库,保存各种材料,随时备用。”从这段话可以看出,杜润生意在把九号院机构建设成为一个高水平的智库机构。他提出智库要避免办成“货栈”,也是有感于历史上一些党政研究机构的缺陷。或者说,他是在努力吸取由于政策研究系统缺陷而误导政策的历史教训。对于九号院机构的设计,他曾数次向当时主管的国务院副总理万里汇报,亲自拟写了“农村政策研究室组织要点”,并报送万里、赵紫阳和胡耀邦审定为了办好九号院智库,杜润生强调“机关对内要开放,对外也要开放”。根据这样的指导思想,九号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工作机制,成为一个富有活力、促进创新的政策研究机构。对内,九号院建立了高度灵活的内部组织结构。九号院的内部机构,我们通常称为“三室六组”。“室”是行政部门,是编制内的局级机构,即办公室、资料室和联络室。办公室负责秘书行政工作,下设秘书处、行政处、机要处、人事处等单位;资料室负责资料信息服务工作,后来从农村信息联系点发展分化出农村固定观察点办公室和统计分析室。联络室负责外部研究力量的组织协调,设课题委托处、成果处、办事处等单位。“组”是研究单位,按照研究课题设立六个组,分别是综合组、体制组、生产结构组、流通组、战略策划组、理论组。1987年春天,在杜润生的亲自倡导主持下,经过全机关人人参与的大讨论,根据新的农村改革形势和任务,九号院重新调整了研究组的设置。九号院内部的职务体系也高度灵活,用今天的观点来看,甚至是有些混乱。其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行政职务与级别分离”、“专业职务和行政职务并行”。即研究人员分别按局级、处级等相应待遇,如“副处级研究员”“正局级研究员”,但是,级别与具体职务并不对应,如“研究组”组长可以由副局级研究员担任,后期甚至有正处级研究员担任组长,而正局级研究员可能是组员。1987年下半年,九号院内部开始评定专业技术职称。这样,那些行政级别较低的研究人员,则可以按照专业职称相应提升工资等待遇。对外,九号院建立了强大而广泛的研究网络,实现了自身研究力量与社会力量的有效整合。农研中心设有理事会和评议委员会。理事会主要由有关党政部门负责人、科研机构负责人和若干著名专家学者组成,杜润生担任主任。理事会每年开一次会议,主要讨论农村研究的重大选题和方向性问题。评议委员会主要由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组成,负责研究成果的评审。农研中心还从高校和科研机构、党政官员中聘请了特约研究员、通讯研究员,总数约有百人。九号院的工作氛围相当宽松开放。现在人们还在津津乐道的是:当时内部称呼很少称职务,人们习惯称杜润生为“老杜”,而不是“杜主任”或“杜老”。其他主任和秘书之间的称呼也是如此,例如,经常有秘书称自己的主任为“老刘”,主任则称自己的秘书叫“小王”。这当然是整个八十年代高层政治生态的特色,但在九号院内部,这种轻松气氛尤为突出,言论空间的宽松更加可以想见。有九号院的同事当时到杜润生的办公室可以说是“推门就进”,此话虽然不无夸张,但是大体属实。客观上来说,这种情况与单位里人员数量少有一定关系。我刚到九号院工作时,机关大概只有五六十人,即便七年后解散时,也只有一百二三十人。但是,这种宽松氛围的出现,有赖于杜润生的工作作风,是他在刻意营造一种自由宽松、畅所欲言的氛围。这也许可以说体现了他所说的“民主精神”。他在一次会上说:“我多年来的体会是,思想不能近亲结婚,而是要远缘杂交,互相交锋。这就需要民主的气氛,每个人都参与,都充分发表意见。否则是很危险的。”尽管九号院内的自由氛围如此浓烈,杜润生仍然不满意。1984年初,在九号院工作人员会议上,他指出:“我们的机关作风不生动,不主动,还有官僚主义习气,多年来形成的机关化作风要改变,要形成有自己特色的、科学的、战斗的作风,机关要对内对外开放,要是一个大熔炉,能沸腾、活跃起来,使每一个人能得到训练。既要保证个人正常发展,又要保证整体的协同效益。我们不提倡封建人身依附,不是等级制,是岗位分工不同。干群之间不是猫鼠关系,而是平等关系”。现在,很多人回忆起九号院,常常首先提到的是那种宽松、活泼、创新的氛围环境。九号院的经验显示,成功的政策制定过程应当是开放的过程。开放型政策研究需要以开放型政治过程为依托,而政策研究的开放性又进一步促进政治过程的开放性。这或许是八十年代中国政治的重要特点。图源百度百科Part3谈调查方法——
2021年9月28日
其他

学者专栏 | 经济学家看科举

END-星标★一下,我们就是好朋友啦~点击搜索你想看的内容吧往期推荐学者专栏
2021年9月13日
其他

学者专栏 | 垄断与竞争

垄断与竞争文/姚耀军本文首发于今晚报2021-09-08启研学社由知名学者担任学术顾问,由高校师生与企研数据科学团队联合组建的,是以大数据资源及相关技术助力中国学术、智库与行业研究为宗旨的研究组织。团队当前的主要目标是挖掘行政、经济与社会大数据资源在经济学学术、智库与相关行业研究领域中的应用价值,以学术研究为标准开展大数据治理研究,努力探索大数据分析技术融入中国经济社会研究的可行进路。
2021年9月8日
其他

学术观点 | 蔡昉:中国的生产率悖论

疫情初期曾被“口诛笔伐”的口罩业如今怎么样了?区域发展丨城西科创大走廊
2021年8月27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原创报告 | 疫情初期曾被“口诛笔伐”的口罩业如今怎么样了?

曾被“口诛笔伐”的口罩业一、曾处“风口浪尖”的口罩行业如今已是“无人问津”?二、口罩生产和经营企业如今到底怎么样了?三、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正向需求冲击带来的是商机亦是挑战文/启研学社启研学社由知名学者担任学术顾问,由高校师生与企研数据科学团队联合组建的,是以大数据资源及相关技术助力中国学术、智库与行业研究为宗旨的研究组织。团队当前的主要目标是挖掘行政、经济与社会大数据资源在经济学学术、智库与相关行业研究领域中的应用价值,以学术研究为标准开展大数据治理研究,努力探索大数据分析技术融入中国经济社会研究的可行进路。
2021年8月23日
其他

区域发展丨城西科创大走廊 明星企业巡礼

前言城西科创大走廊最早源于2012年成立的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2016年杭州市人民政府联合浙江省发改委、浙江省科技厅印发了《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规划》,自此拉开了规划并建设城西科创大走廊的大幕。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是浙江省“面向未来、决胜未来”的科技创新重大战略平台,致力于打造全球领先的信息经济科创中心,建设成为国际水准的创新共同体、国家级科技创新策源地和浙江创新发展的主引擎。《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规划》中明确指出,将重点培育、引进、转化一批能奠定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的企业和项目,形成“1个引领融合
2021年8月10日
其他

政策风云 | 广东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全文)

为了促进数字经济发展,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全面建设数字经济强省,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
2021年8月5日
其他

行业资讯 | 上半年税收大数据显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态势向好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国家税务总局7月26日,国家税务总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就税收大数据反映经济发展情况、税务部门学党史办实事扎实推进办税缴费便利化、打击涉税违法犯罪等内容进行发布并回答记者提问。会上,国家税务总局收入规划核算司副司长赵连伟介绍了我国数字经济产业的发展情况。
2021年8月5日
其他

老姚专栏 | 反思疫情防控要小心“后见偏差”(原来“马后炮”有此学名!)

本文原刊发于澎湃商学院(2020年4月9日),共2247个字,细读大约需要6-8分钟。
2021年8月5日
其他

老姚专栏 | 反馈的价值

本文原刊发于今晚报副刊(2020年4月3日),共1481个字,细读大约需要4-6分钟人的行为是有动机的,而反馈能够强化行为动机,促进行为。对此,心理学家赫洛克曾展开一个著名的实验。他把被试分成四个小组:第一组为受表扬组,每次工作后都予以表扬和鼓励;第二组为受训斥组,每次工作后都遭受训斥;第三组为受忽视组,他们的工作不被评价,但他们能够旁听其他两组受到表扬或者批评;第四组为控制组,他们与前三组隔离,其工作也不被评价。经过一段时间后,赫洛克发现:前三组的工作成绩均优于控制组,受表扬组与受训斥组均优于受忽视组,受表扬组在四组中表现最好。上述实验凸显了反馈对行为的影响——与缺乏反馈相比,即使负面的反馈也能促进行为。有趣的是,反馈的作用有时显得非常微妙而让人难以把握。关于这一点,亚当·格兰特教授——沃顿商学院的一位著名组织心理学家,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一则富有启发性的故事:一位大学呼叫中心的主管沮丧地发现,他手下那些向校友募捐的话务员领着整个学校最高的薪水,却很难维持对工作的积极性,普遍感到精疲力竭。于是,这位主管向格兰特教授求助,希望寻找到有效的激励方法。教授受邀造访了呼叫中心,通过一位话务员贴在桌面上的一张小纸条,他敏锐地发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原来,这位话务员在小纸条上不无幽默地写道:“在这里工作时表现得优秀,就像穿着黑裤子尿裤子,你感到一阵温暖,但没人会注意到。”显然,这是在抱怨自己的工作没有得到他人的认可或者反馈。怎么会产生如此消极的看法呢?难道高额薪水不就代表一种积极的反馈吗?教授最终意识到,这些话务员除了关注个人从工作中获得的物质报酬,还特别在乎工作的社会价值。当话务员争取到捐助时,大多数捐助会直接用作学生的奖学金。然而,话务员们并不知道:到底哪些人获得了奖学金,而奖学金又如何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换言之,因缺乏反馈而无法切身体验到自己工作的社会价值,话务员们的工作积极性受到了抑制。教授为了验证上述观点,进行了一个简单的实验,那就是让一些话务员花费五分钟阅读一些信件。信件全部来自因为话务员们的工作而获得奖学金资助的学生。例如,其中一位名叫威尔的学生在信件中写道:……学费很昂贵。但我真的非常热爱这所大学。我的祖父母在这里相遇。我的父亲和他的四个兄弟都在这里上学……在我的生命中,我一直梦想能来到这里。获得奖学金让我欣喜无比,我来到学校,准备充分利用它带给我的机会。这所学校在许多方面改变了我的生活……教授发现,那些阅读了信件的话务员工作积极性大增,其中个别话务员接下来每周打出的电话和募集的捐款几乎翻了三倍。是的,阅读信件让话务员们对自己工作的社会价值有了更深的认识——如果自己能募集更多的捐款,就能帮助更多像威尔这样的学生实现他们的梦想。不过教授认为,仅仅通过阅读信件,话务员们仍然没有看到他们的工作所产生的全部影响。如果让话务员们与奖学金得主见面交流,又会怎样呢?教授再次进行了实验,结果发现,与奖学金得主见面交流让话务员们备受鼓舞。例如,在见面交流后,一位话务员从原来每个工作班次打5个电话、获得100美元捐款,上升到打19个电话、获得2615美元捐款。总体来看,见面交流使得话务员们每个星期为大学多募集38451美元的捐款。通过进一步的实验,教授还发现,如果话务员们不是通过与奖学金得主见面交流获得第一手的反馈信息,而是通过部门经理转达获得第二手的反馈信息,激励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这表明,反馈越直接,越有效果。及时对行为结果进行评价并直接反馈给行为人,能够激励行为。格兰特教授所讲述的故事还告诉我们,通过适当形式的反馈,让行为人切身体验到自己工作的社会价值,具有强烈的激励效果——想想我们自己和我们身边的人,不也是这样吗?企研数据创始学术顾问
2021年8月3日
其他

老姚专栏 | 大水也冲不走你的过度自信

导读:耀军教授的这篇文章原文发表在澎湃新闻·澎湃商学院(2020年3月13日),当时讨论的是为何面对迅猛的疫情,很多人还是不愿意带口罩或者保持社交距离。耀军教授对此的解释是人们过度自信的心理偏差。最近这段时间,台风强降雨带来的洪灾水灾成了全国人民当前面临的头等灾难,抢险救灾成了头等大事。可是我们很容易发现,“过度自信”这一广泛存在的心理偏差仍然如幽灵一样盘旋在各灾难发生地,由于某些人的过度自信而视规则、警告于无物,没能避免本不该发生的悲剧!没有自省、没有制度规则的牢笼,大水也冲不走这头怪兽随时可以夺走人们来之不易的幸福!启研学社
2021年7月27日
其他

启研推荐 | 弗里德曼:经济学中的价值判断

推荐语:我们在教室里学习经济学理论时,总是被反复强调经济学(请注意这里是指经济学不是经济学家)不存在道德或者伦理方面的价值判断。但在现实的政策咨询当中,不管是雇主还是经济学者自身,都会不自觉地对某一具体的经济问题或者经济政策做出对还是错的价值判断。作为那篇著名的《实证经济学方法论》的作者,米尔顿·弗里德曼在本文中也承认,“无价值”经济学只是一种理想。经济学家也是人,在实际研究和政策咨询服务过程中总是存在价值判断,它会影响分析的结果,但后者反过来又会影响经济学家的价值判断。事实上,也正因为如此,反复强调“原则上经济学不涉及价值判断”才是非常有必要的。米尔顿·弗里德曼进一步强调,价值判断容易掩盖真正的分歧所在,人们会将因为实证分析的思路不同导致的结果分歧与目标分歧相混淆。这一点在当今社会广泛存在,与其费力地反复讨论双方论述在逻辑上的严密性,显然不如直接怼对方居心不良,或者不是一条心(目标不同)来得容易。弗里德曼对此的表述是“责问一个人的动机,常常要比回答他的辩论,或迎战他的论据要容易得多”,看来,这是人类的通病,是跨越地域和年代的存在。弗里德曼讲的第三点也非常有启发,我们知道,市场交易之所以得以发生,正是因为市场上的交易各方对所要交易物品的保留价格(或者说支付意愿)不同。交易可以一直进行,直到人们在边际上就该物品的价值判断达成一致。因此,弗里德曼认为“交易本质上是不同价值观念的协调一致。”更重要的是,他把这种讨论延伸到了思想市场,他认为,也恰恰因为交流各方在初始状态下存在意见分歧,才有可能使交流各方在这个过程中受益。本文在最后还有些更深刻主题的讨论,就留待读者自己去发现吧。p.s.翻译有些生硬——杨奇明作者: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2021年7月12日
其他

启研推荐 | 数据生产要素研究进展

(2020)的建议,将数据所有权赋予消费者,是否就能够实现对于数据价值的充分保护与合理分配?一些实验研究表明,消费者可能会轻易地将自己和亲友的数据交给企业,有时仅仅是为了换取非常低的回报。Athey
2021年6月15日
其他

启研推荐 | 社会科学是否应该更注重解决方案?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撸串地理导读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研究范式、思维逻辑以及理念宗旨似乎千差万别。对待同一个问题,1000个社会科学家可能会有1000种看法。比如说,什么是“领导力”?这在畅销书架上就能找到上百种答案。实际上,在过去的100年里,社会科学产生了大量的关于个人和集体行为的理论。但是,这些理论的解释往往是互相矛盾的。想在这个问题上取得突破,就要采取一种更注重解决方案的思维逻辑。本期推荐文献来自社会科学超顶级刊物《Nature
2021年6月10日
其他

启研洞见 | 吃饱饭?杂交水稻意义可不止于此

启研学社由知名学者担任学术顾问,高校师生与企研数据科学团队联合组建,以大数据资源及相关技术助力中国学术与智库研究为宗旨的研究组织。团队当前的主要目标是挖掘经济社会大数据资源在学术和智库领域的应用价值,开展学术大数据治理研究,以及探索大数据分析技术融入中国经济社会研究的可行进路。近日,随着袁老的离世,网络上掀起了许多关于杂交水稻是否为中国解决温饱问题做出了实质性贡献的议论,甚至似乎要再次掀起关于制度和技术哪个对长期经济发展更重要的“鸡生蛋、蛋生鸡”式的辩论。其中一篇(目前已经删除的)推文试图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对比分析,来论证是农村改革的推进而非杂交水稻的推广解决了我国的温饱问题。本文无法再对这篇推文的论证过程进行评价,更不会否认早期改革者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大贡献。而是想要讨论,解决温饱问题是否是杂交水稻全部的意义,或者是最重要的意义?我们认为不是。杂交水稻技术最大意义在于大幅提升粮食生产潜能温饱问题,从字面上看除了“饱”也还包括“温”,也就是说不是仅仅吃饱了事。人均收入水平才是是否解决温饱问题或者更进一步达到小康水平更关键的标志。至于如何提高人均收入水平,可以通过农业生产甚至粮食生产,但更可能来自各类非农产业的增长。就中国大部分地区的实际情况来说,解决温饱问题不能过多依赖于粮食生产。作为一项重要的技术进步,杂交水稻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大幅度提升了粮食的潜在生产能力,而这未必完全反映在每年的粮食实际产出当中。比如,我们拥有1亩耕地,如果种植普通水稻产出500公斤,但杂交水稻全年可以产出2000公斤粮食。在实际生产中,农户本年并未种植水稻而是用来种其他的经济作物。尽管如此,我们也知道这亩耕地拥有潜在的粮食产量不是500公斤,而是2000公斤。就杂交水稻这类技术进步而言,不管这项技术在实际的农业生产中被采用的程度如何,对那一时期粮食产量的历史贡献有多大,但它的确大大提升了我们粮食产量的生产潜能。而作为经济中一项实际产出的每年的国内粮食产量,在很大程度上是人们短期选择和市场均衡的结果。在正常的年份,根据价格信号,通过进口来解决国内粮食供给问题可能更加符合资源有效配置的效率原则,国内的实际产出并不需要建立在完全挖掘我们粮食生产潜能的基础之上。提升单产方能兼顾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然而,在如今的大环境下,即使是最强调市场机制的经济学者也会同意当前中国粮食安全问题是真实存在的。粮食安全取决于国内粮食的潜在生产能力而非当前的实际粮食产量,取决于潜在能够投入的生产要素的量和单产所反应的生产技术水平。给定目标粮食产量,更多要素投入和提高单产之间显然可以相互替代。大幅提高单产的杂交水稻,可以在保证粮食生产潜力的前提下,一定程度上替代基于粮食安全而做的生产要素储备。在农业生产要素中,最大的约束条件就是耕地,但土地也是发展经济——特别是工业生产——不可或缺的投入要素。这也是保持粮食安全和促进整体经济发展之间最大的张力所在。为保持粮食安全,必须要维持足够的粮食耕地面积,但其代价是免不了要部分放弃整体经济,特别工业的发展机会。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采用各种新的技术,通过提高单产来维护粮食安全,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种张力,更好地兼顾粮食安全和资源的有效配置。比较经济实力切忌忽视生产潜能我们常常会将实际的产出视为一个经济体生产能力的完全体现,但这是一种“错觉”。无论是个人间、企业间的竞争还是国家之间的竞争。如果只看纸面上的牌或者当前的实际产出,而不看潜在的实力,就可能导致“草率”的举动。举一个众所周知的例子。我们知道,美国的正式加入大大加快了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步伐。其直接导火索是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的事件。如果仅从数据上比较,当年的日本这么做也有其依据和胜算。但恰恰是日本并未正确估计美国的战争潜力,特别是背后的工业生产的潜力。这种对双方实力的战略性误判导致的“草率”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二战的结局。在现代国际社会亦是如此,一个经济体生产能力的潜在水平究竟如何?才是一个国家赖以立足的本钱。关于中国的GDP何时能够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经济体,许多机构、学者都有很多的讨论和评估。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经济体固然是一个伟大的成就,但我们如果仅仅通过实际的产出来评估和比较各国的经济实力,也是“草率”的行为。评价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不仅要看实际的产出(如用GDP来衡量),还得看它的潜在技术实力和生产能力。实际产出的多少取决于各种长短期因素,尽管也反映了生产要素的投入水平和生产效率,但这肯定不是“故事的全部”。在“特殊”的时期,各类资源(包括但不限于自然资源、工业实力和人力资源)动员能力、技术水平和创新潜能,才是真正的实力和底牌所在。结论再以杂交水稻等技术进步之于粮食安全的意义为例,在必要的时候,随时都能凭借种子资源和其他技术能力,结合适当的土地储备,快速实现粮食自给,才是我们能够放开手脚,鼓励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发展整体经济的底气。杂交水稻这样的能够大幅度提高单产的生产技术,意义更在于此。杂交水稻哪怕不是历史上解决温饱问题的最大“功臣”,也是解决致富问题的“守护神”!推而广之,从国家安全的角度来说,如果说各个领域的关键原材料、能源以及各战略产业的核心部件,我们都需要尽可能保持足够的潜在生产能力,那么这归根结底还是依赖于创新和技术进步。袁老和其他几位杰出科学家的哀荣,那代表民心的一束束鲜花和一声声“一路走好”,其实是对那一代全体科研工作者的集体褒奖和对未来学术界和科技创新回归“纯粹”的期望!END星标⭐一下,我们就是好朋友啦~点击搜索你想看的内容👇往期推荐启研教室
2021年6月3日
其他

启研教室 | Varian中微系列笔记:如何理解食品券可交易时预算线的斜率

启研学社由知名学者担任学术顾问,高校师生与企研数据科学团队联合组建,以大数据资源及相关技术助力中国学术与智库研究为宗旨的研究组织。团队当前的主要目标是挖掘经济社会大数据资源在学术和智库领域的应用价值,开展学术大数据治理研究,以及探索大数据分析技术融入中国经济社会研究的可行进路。系列笔记前言由于年代的限制,还有本人的愚钝,当年读书的时候,并没有花太多课外时间在微观经济学上面。教书真的是最好的学习途径,这几年用Varian的教材讲授中级微观经济学,每次都会有很大的收获。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自己觉得需要多思考一下之外,更是有不少班上的同学帮我指出了没有表述清楚的地方,甚至提醒我发现了ppt上的错误,这是真正的“教学相长”,也是我舍不得离开讲台的核心原因!利用点滴时间,我把这些被学生启发的点记录下来,以其为其他同学提供参考。杨奇明背景Varian《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的第二章是预算约束,其中讲到,在两种商品情况下,预算约束是一条预算约束线,可以是直线,也可能是折线。书中也举了关于食品券制度的例子(见中文第9版,第18-19页)来说什么时候是折线。与书中稍有不同,在我的PPT中,有如下场景:设收入m
2021年3月10日
其他

启研报告丨走进钱塘新区之经济篇

启研学社由知名学者担任学术顾问,高校师生与企研数据科学团队联合组建,以大数据资源及相关技术助力中国学术与智库研究为宗旨的研究组织。团队当前的主要目标是挖掘经济社会大数据资源在学术和智库领域的应用价值,开展学术大数据治理研究,以及探索大数据分析技术融入中国经济社会研究的可行进路。前言———2019年4月2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官宣同意设立杭州钱塘新区。杭州钱塘新区整合了杭州大江东产业集聚区和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控制总面积达
2021年2月4日
其他

启研教室 | 关于如何做好文献综述的九个问题

启研学社由知名学者担任学术顾问,高校师生与企研数据科学团队联合组建,以大数据资源及相关技术助力中国学术与智库研究为宗旨的研究组织。团队当前的主要目标是挖掘经济社会大数据资源在学术和智库领域的应用价值,开展学术大数据治理研究,以及探索大数据分析技术融入中国经济社会研究的可行进路。作者简介杨奇明,博士,先后获浙江大学管理学学士、管理学博士学位,2013-2015年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从事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研究。启研学社创始人,主要研究方向为劳动经济学、中国经济与学术大数据治理。现为浙江理工大学讲师,企研数据科技(杭州)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曾作为核心成员参与多项国家自然基金(面上、应急)项目,主持国家社科青年项目、博士后基金项目。前言这篇小文章的原稿源于我应浙江理工大学经管学院《经济生声》杂志和公众号发起人吕品教授的要求,给经济学专业的本科同学做的一次主题为如何做好文献综述的讲座。趁着《经济生声》杂志的负责同学要将文字内容放到杂志的印刷版中去,利用周末半天时间,对文稿进行了全面修订。需要说明的是,我自己的学术研究已经荒废几年了。为何会“始乱终弃”地在博士后出站之后不抓紧时间做“学术”、评职称,而是选择兼职创业,做了一家大数据公司呢?其根本原因在于我本人当年选择读研读博的目的。说句不要脸的话,之所以读这么多年的书,一方面是为了出人头地(农村孩子嘛),另一方面也想以老一辈的经济学家为榜样,用专业知识报效国家。然而,当我真正拿到入场券,要开始做一番事业的时候却发现,现实远非如此简单(此处省略10万字),甚至为此数次跟引介我读研的本科班主任、硕士导师潘伟光教授“抱怨”自己入错了行。现在想来,还是自己没有走好从男孩到男人、从学生到学者转变的关键一步。熟悉我的老师们会对我在体制内混到这个地步感到“惋惜”,我也会有一点点后悔,特别有些事儿本来可以不必这么极端。然而,作为一个创业者,如果不对自己决绝一些,如何能够鼓起勇气,从大学的安乐窝中爬出来,到市场当中,带着一帮年轻人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呢?有两件事情值得欣慰——首先,哪怕是忙于创业,我至少在本科层面上并未放弃自己的教学事业(关于为何始终不愿意接触研究生的教学指导工作,此处亦可省略一万字),老实说,干得还行。教学相长,不仅我深深地影响了一些同学对于大学、对于老师、对于学术甚至对于人生的认识,我自己也在教学中巩固了专业知识,甚至提升了自己的专业视野。其次,我们的创业项目是秉持“大数据优先为国、为公服务”的理念,用大数据的资源和技术为中国学术和智库研究提供专业服务。我开玩笑说,我们的资源和技术对于学术和智库研究就是“一把枪”,这把枪可以交给其他人扣扳机,其实自己也可以在学术的丛林中适当“狩猎”,事实上,我们也在往这个方向上迈进。目前并不能确定我是否最终会卸下担子重新进入学术圈(主持课题,发几篇文章,不意味着重新进入),特别是如今的情形(此处可以省略20万字)。但是考虑到我们创业的目标就是为学术研究提供专业服务,也并未完全辜负我的老师们,特别是将我从本科一直培养到博士毕业的浙江大学农经系诸位老师对我的期望。谨以此文对老师们聊表心意。可能我会回来,但其实回不回来并不重要,因为我的心一直与你们在一起。文献综述的“道”Q您认为文献综述的作用是什么?应该如何看待文献综述,有何特别要注意的吗?A文献综述分为两类:一类是专门的文献综述,其本身就形成了一篇文章,通常会正式发表或者出版;另外一类是作为你理论研究或者经验研究论文中的一部分(放在引言或者专门一节)。对于前者而言,通常是对某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一个全景式的回顾,总结尚未解决的关键问题,最后讨论未来要重点推进的研究方向。因此其作用是总结盘点过去,以便新进入者(如同学们)能迅速“入局”,然后展望未来,为同学们指明努力的方向。而对于后者,其功能往往是在客观回顾已有研究进展的前提下,论证自己本篇研究的价值和在文献体系中所处的位置。我想比技巧更加重要的是研究的“发心”和学术道德规范,这就跟你要做好事情,先要学会做人一样的道理。因此,特别要注意的首先就是要规范引用。不仅专业的文献综述,在你自己写的文章中进行文献回顾和综述,其本身也是表达对前人研究内容的尊重、肯定和感谢,这次就要讲究必要的沟通“礼仪”。我们写文献综述,一定要规范引用,将该研究领域的学者已经贡献的观点、方法和证据的核心内容梳理清楚,这就是对前人研究成果知识产权的最大致敬。既然是致敬,底线是不能去抄,抄袭实质上就等于是“偷”。以前有同学说外文文献直接翻译行不行?这当然不行,这也是抄袭,尽管可以混过查重。当然,翻译的正式出版是另外一回事,那需要专业出版社去谈版权。因此,在同学们还没有正式进入这个专业领域之际,一开始就要被郑重告知,如果抄袭了别人的成果,就是人格问题,比做错题不及格要严重得多。Q您如何看待本科阶段的文献综述教学?如何培养同学们这方面的能力?A从经济学本科专业的培养方案就可以看出,通常认为,我们至少需要让本科的同学掌握如下两类(下面我会提到还有“更高”的知识——经济学方法论)与本专业研究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一类是经济学理论知识,还有一类是与研究实践相关的知识或者说技能。对于前者,通常是通过开设各类专业理论课来传授,而后者则是在实践课中完成。在当前这个语境下,我们可以把文献综述定义为一种与研究实践密切相关的重要技能,目前我们的专业培养方案是通过实践课的形式来传授这方面的技能。在我们的培养方案中,文献综述这门实践课都由今后的毕业论文指导老师“手把手”指导,而同学们的任务是在文献综述的实践过程中逐渐提升自己这方面的技能。总结起来,教学的方式就是“干中学”、“干中教”。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们通常会给同学推荐几本专门介绍文献综述写作技能的书籍。因为在前人的实践中,很多基本的写作经验是可以总结出来的,如果能够总结并形成体系,将其教授给同学们,那就能大大降低教学的成本,会对同学们文献综述的实践有很大助益。那么如何选择参考书籍呢?目前,社会科学各个学科都开始重视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除了定量方法,就是文献综述和实证论文写作能力,因此,我们可以很快检索到大量讲授写作技巧的书籍和公众号。然而,尽管社会科学中各个学科具有共同的科学方法论基础,而文献综述本身是整个科学研究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因此其他学科(比如社会学、心理学等)的书籍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是,每个学科都有其独特的研究方法论和分析进路,经济学文献综述无论是其研究的对象(就是某个领域已有的研究文献)还是作为经济学研究的一个环节,都深刻体现了经济学研究独特的方法论。因此,同学们要学会做高质量的文献综述,学习经济学的方法论是基础。这里推荐《应用经济学研究方法论(第二版)》一书,作者是唐·埃思里奇,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该书的第七章就是文献评论(跟文献综述同义),不过基于上述讨论,我建议大家从第一篇——研究方法论基础——开始看起。Q除了篇幅,实证研究里的文献综述和专门的文献综述有何关键区别呢?A专门的文献综述,前面已经有比较多的介绍。而实证论文里的文献综述,对全面性的要求不是特别高,也就是说,不需要对某领域的文献进行全覆盖或者说面面具到得将某个领域甚至某个学科的文献都梳理一遍。不仅本科论文的文献综述没这个必要,甚至硕博士学位论文的文献综述也无此必要。实证文章里的文献综述,主要是讲清楚自己要做的东西与已有研究的区别在何处,文章的创新点在哪里,通过论述别人的文章来体现你的创新点。所以尽管我们对已有文献的作者表达敬意和尊重,但此处的文献综述从功能上来说是实证部分的“垫脚石”,目的是为了引出自己的思路,强调自己的贡献。当然,散落在实证部分的一些文献,还会发挥为自己研究设计提供支撑的作用。比如,为何要控制某个变量,为何此处应该用A这个指标来表示X这个变量的取值,都可以通过引用一些已有文献来为自己的设计“站台”。要找哪些文献,怎么收集这些文献Q在进行文献综述写作的时候,我们该引用哪些文献?该去哪里找这些文献呢?A不论是上述哪种文献综述,文献综述的基本要求是不能遗漏该领域或者该主题文献脉络中的关键理论、观点和经验证据。如何找到这些(重要人物写的)经典文献呢?我有如下三点建议:首先,想要尽快进入某个领域,看看这个领域之前发表的专门文献综述是一个重要捷径,通过这些文献综述可以很容易发现文献史上这一研究领域的核心人物和经典文献,这样整个文献脉络的“底子”就建立起来了,我们可以称之为“寻根之旅”。其次,通过文献平台(如知网、Google学术)检索最近该领域发表的期刊论文或者工作论文。但如果你是初次进入这个研究领域的,可能就并不清楚如果从多如牛毛的文献中找到值得一读的文献。那么文章引用次数与发表期刊的等级,是判断这篇文献价值的参考标准之一。我们写文献综述要尽量引用更高水平期刊的文章。具体来说,对于前几年发表的,可以看引用次数,它代表了这篇文献在这个领域的地位,次数越高,它越值得你去学习。对于最新发表的,可以看其发表期刊的层次(当然,期刊本身的固有路径依赖会淹没真正的原创性的论文,但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需要长期培养自己的学术品位和鉴赏能力,不是一次访谈或者一门课可以帮你的。否则那些经验丰富的编辑就不会拒掉那些事后被发现是诺奖级的研究了。)最后,在你越来越熟悉这个领域之后,可以把这个领域处于研究前沿的,仍然活跃的学者名单列出来。通过IDEAS这样的网站,或者他们的主页持续跟踪其最新研究成果。当然,这一条建议对研究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博士生比较适用。Q哪些期刊是可以信任的?A尽管对期刊进行分级免不了有各种弊病,但了解经济学领域的优秀期刊对同学们尽快找到可读文献来说还是有价值的。国内经管领域发表文章平均水平最高的是三大权威期刊,即《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和《管理世界》,另外《经济学(季刊)》也不错。此外,每一个经济学领域也都有领域顶级期刊(当然有些期刊也相对综合一些),如社科院各个所办的《世界经济》、《中国工业经济》、《中国人口科学》、《中国农村经济》等等,都会发表领域内的优秀论文。再接下来就是经济学的CSSCI收录刊物,它相对来说比那些更加一般的期刊好一些。而那些在参考文献中标注为“D”的都是学位论文,往往没有经过比较严格的编辑审稿,所以规范度不够,通常平均水平较低。需要说明的是,国际期刊其实也是这个区分方法,网上可以找到很多英文期刊排名的网页,比如经济学期刊Top5,各个子学科也有其Field
2021年1月31日
其他

启研报告丨城西科创大走廊 明星企业巡礼

启研学社由知名学者担任学术顾问,高校师生与企研数据科学团队联合组建,以大数据资源及相关技术助力中国学术与智库研究为宗旨的研究组织。团队当前的主要目标是挖掘经济社会大数据资源在学术和智库领域的应用价值,开展学术大数据治理研究,以及探索大数据分析技术融入中国经济社会研究的可行进路。前言城西科创大走廊最早源于2012年成立的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2016年杭州市人民政府联合浙江省发改委、浙江省科技厅印发了《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规划》,自此拉开了规划并建设城西科创大走廊的大幕。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是浙江省“面向未来、决胜未来”的科技创新重大战略平台,致力于打造全球领先的信息经济科创中心,建设成为国际水准的创新共同体、国家级科技创新策源地和浙江创新发展的主引擎。《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规划》中明确指出,将重点培育、引进、转化一批能奠定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的企业和项目,形成“1个引领融合
2021年1月26日
其他

启研洞见 | 直面反常现象:人类肤色进化谜题的启示

比较一页纸总结经济学原理推荐阅读丨“差评”的学位论文都有哪些特点?中级微观丨中微笔记:价格变化的影响——对9.4节的注解文
2021年1月21日
其他

关于「美滋滋教室」改版升级「启研新经济观察」的公告

各位「美滋滋教室」的同学和读者们:大家好。2018年5月,我们怀着对数字化时代经济学本科教育新方式的畅想,尝试为大家分享经济学教育的前沿观点和经济学教学的热点话题,并探索大数据与经济学教育融合的可行路径,由此开办了「美滋滋教室」公众号。现在,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学和科研、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特别是为大家讲好中国现代经济和产业发展的新故事,我们决定对「美滋滋教室」进行一次重大的改版升级,将其更名为「启研新经济观察」,并调整相应的内容模块。改版升级后,我们将拥有「启研报告」、「前沿热点」和「学术圈」三大板块,并对应设置「政策资讯」、「行业动态」、「启研洞见」、「研精致思」和「启研教室」等栏目,这些内容将大大提升整个公众号的知识覆盖范围和层级。值得提醒的是,原「美滋滋教室」的板块仍将存在,并且将予以升级和扩展,具体参见「启研教室」板块。该板块将继续发挥其传达、分享经管学科教育的前沿观点,分享国内外学界和启研学社的老师们在经济学教学方面的教学笔记和心得体会。全新的「启研新经济观察」,将作为启研学社出品的新媒体矩阵的一员,全力散发自身的光和热,在观察和见证中国经济的同时,体悟市场运行的规律、阐述形势变化的特征。再次感谢大家的关注!启研学社
2021年1月21日
其他

推荐阅读丨刘守英:翻过人生一堵一堵的墙——人大经院2019年毕业典礼上的演讲

来源:本文为刘守英教授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2019届硕士、学士学位授予仪式暨毕业典礼上的致辞。来源于公众号「村庄与城市」,作者「刘守英」。尊敬的各位校友、家长和老师们:热忱欢迎大家参加中国人民大学2019届毕业生典礼。今天将有691名同学分别被神圣地授予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让我们对这些同学表示真诚的祝贺,我也代表学院衷心感谢你们给学院带来的信任、生机、向上、激励和想象。我尤其要表达个人对你们的感谢,尽管我叫不出你们每个人的名字,但是,当我走在校园里时收到你们微笑的肯定和“老师好”的问候时,让我切身感受到作为一名传道授业解惑者的满足和欣慰。你们即将要离开,我们依依不舍,不仅楼将空,更是心在空。在临别之际,给你们上最后一课,作为给你们的临别赠言。一是用好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我从上任经济学院院长以来,就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经济学院培养的学生和其他学院的学生到底有何不同?想来想去,觉得最大的不同还是在约束条件下求解问题的思维方式。以分析约束条件为出发点,你就能客观地认识体制、规则和财富等对人的行为的影响,减少意气用事、怨天尤人,避免偏激、走极端。以问题为导向,你就不会高谈阔论,也不会把种种不如意、不平、不满推给他人或社会。再进一步,试图通过努力改变施加给社会和个人的各种约束,你就能理性地找到推动社会进步的路径。在我看来,这种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是你们立足社会、改造世界、过好一生的最大本钱,也是你们与其他人竞争的看家本领。你们走向社会后,千万不要把这个武器给扔了,否则就是自废武功!二是发挥好90后的比较优势,同时克服你们的比较劣势几年前访问宁波的一家企业博洋家纺,听这家企业老总给我讲了一个关于代际的生动故事。这家企业老总戎巨川告诉我,他们是90后做创意设计、80后在一线、70后跑销售,我耐不住了,问他:“那60后呢?”戎总幽默地回答:“当顾问吧!”从那次调查以后,我就开始关注代际,尤其是你们这些90后的特质,你们接受了系统的现代教育的训练,有想法、求个性,对新生事物无障碍,不保守、不畏缩,敢做决定。这些特质构成你们的竞争优势,有利于你们去闯、去开拓、去创新。但是,你们也有你们的比较劣势,比如,把一切看得太容易、强烈的反叛意识、将得到的东西视为理所当然、有前手无后手、遇到困难不咬牙坚持、缺乏深学习的习惯、不清楚的东西就找度娘……这些劣势会抵消掉你们的比较优势,把事业变成搞事情,让本来可以干成的大事夭折。我期待你们改掉后面这些毛病,如果能做到,你们将是无敌的一代!三是认识世界的复杂性与你们的上几代相比,你们确实是迄今最为幸运的一代。你们在六零后的呵护下成长,这一代的努力和打拼保证了你们的衣食无忧、物质丰裕,他们把你们遇到的各种不顺扛着、遮挡着、避着;你们在国家日日升和、干什么成什么的时代长大;你们在国家的开放中学到、听到、见到的是一个和平友好的外部世界。但是,所有的好事不会都装在一个篮子里,当你们走向社会时,一切都变了。你们的父母(60后)正在退出历史舞台,所有的一切轮到你们来玩了,国家的高增长年代结束了,你们面对的是一个完全不一样的外部世界。这些复杂性比不确定性还难对付。应对复杂性需要的是智慧而不是鲁莽,需要的是更加的开放而不是自闭,需要的是冷静而不是盲动,需要的是知识而不是无知。期待你们在复杂性中锤炼自己,同时解决所面对的复杂性问题。
2020年6月16日
其他

推荐阅读丨“差评”的学位论文都有哪些特点?

体,目前论文的下载版本的英文是宋体格式。”6.写作态度不端正写作态度涵盖两个方面:一是科研工作量不足;二是学术不端。“工作量不足”编码15次,“学术不端”编码8次。
2020年5月9日
其他

中级微观丨中微笔记:价格变化的影响——对9.4节的注解

原文在《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9版的9.4节,中文版第110页。回顾前文在第6章和第8章中,讨论的是给定可支配收入情况下,商品1自身价格变动对于商品1需求的影响。这里边的复杂程度相对较小,我们只需要区分正常商品与劣等品在斯勒茨基分解中收入效应的差异。即:(1)对于正常商品而言,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方向相同,因此商品1价格变化会带来该商品需求反方向变化。符合需求定理。(2)对于劣等品而言,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方向相反,前者与自身价格变动的方向相同。具体分为两种情况:
2020年4月20日
其他

推荐阅读丨如何给老师发电子邮件求助?(2019版)

来源:本文来源于公众号「聂辉华教授」,作者「聂辉华」。推荐语:自1999年从诸暨乡下到杭州求学,我就被迫学着像“城里人”那样讲文明,讲礼貌。既然进城生活,就要学着做“文明”的城里人。当年叔叔很快就指出了我两个缺点,首先,吃饭bia叽嘴;其次,坐车的时候,不管是不是专业司机开车,都习惯坐在后排(脑补:还翘着二郎腿)。这两点,我一直记忆犹新,小心翼翼到现在。慢慢我就明白了,其实这规矩、那规矩,首先是做人要知道推己及人。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不要硬让别人做;自己不爱看的事情,不要做给别人看;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也不能影响到别人。比如,你肯定很反感别人吃饭声音太大,肯定也讨厌别人叫你用“喂”,也不能接受别人当着你的面挖鼻孔,那么这些事都别做。聂老师的这篇推文讲的是关于发邮件的礼仪。其实在我任教的单位,我课上讲、私下讲,一届一届地提醒说服。有些同学很快就改正了,也有很多同学还不以为然。从做人的角度来说,这是基本道理、基本素养,作为老师,特别是大学老师,尤其要给学生指出来,因为这可能就是接受教育的最后一站了。从利益得失的角度来讲,如果我们连发送的邮件都不能体现自己的基本素养,而是大减分,那何谈其他方面呢?那就让我们来看看,给老师发邮件(其实可以推广到给所有人发邮件),到底要注意些什么。。。——杨奇明
2020年4月9日
其他

权威华人教授为您解惑:如何用好经济模型讲述“中国故事”?

资料来源:选自《经济资料译丛》2019年第1期。免责申明:本文仅用于学术交流,版权归原作者和原发刊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我们的行为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推荐语:理论模型有多重要?对于这个问题的思考,学者们有一致的结论,模型如同改锥,是经济学家探索未知世界的重要工具。但不少学者却弃用改锥,拿着锤子去敲打着螺丝钉。虽然螺丝钉敲进木头了,但是这种相互关系似乎不太正确了。那么,如何用好理论模型,做好实证研究,讲清“中国故事”?今日推荐的这篇文章,值得大家一读!1.
2020年3月31日
其他

张维迎:学者要有超越的品格

美滋滋教室分享-学习-提高👏欢迎
2020年3月27日
其他

中微笔记:完全互补偏好的效用函数与无差异曲线

一、问题的提出4.3节中指出,能够描述完全互补偏好关系的效用函数的一般形式为。如果是1:1互补偏好(如左鞋和右鞋),那么很简单,,;但如果互补关系是1:n或者m:n的情况,该如何确定a和b的取值呢?二、书上的例子书上举了个例子,一杯茶放两匙糖,固定比例为1:2。如果表示茶的杯数,表示糖的匙数,那么效用函数为。怎么画对应的无差异曲线?我们来分析效用函数,其实它可以写成:①当时,(也就是说,在拐点和原点连线的右下方,无差异曲线是水平线)②当时,(也就是说,在拐点和原点连线的右下方,无差异曲线是垂线)在拐点上:,即此处用两个公式计算出来的效用值相等。在拐点上,商品2的数量与商品1的数量之比是2:1。商品1和商品2具体数量的不同就形成不同的无差异曲线。如果,那么,如果,那么,(如图)三、推而广之更一般地,如果,那么无差异曲线是怎样的?可以先做个单调变换,得到:则:在拐点上:,换下位置就是:。可见商品2和商品1之间的互补关系是:a:b。书上的例子中,,,互补比例为2:1。我们再来看一个具体的例子:一个茶壶配六个茶杯。茶壶作为商品1放在横轴,茶杯作为商品2放在纵轴,那么无差异曲线就如下图所示。反过来,效用函数是什么呢?也就是a和b的取值关系如何?上图中,拐点斜率为6,也就是说:如果取,则,得到效用函数为。当然,a和b具体的取值仍然不重要,如果你令,则,新的效用函数无非是上一个效用函数的单调变换。如果是m:n的情况,也很简单,关键还是记住拐点处与原点连线的斜率是。比如一架飞机的机组成员构成为2名飞行员+6名空乘人员。如果横轴表示飞行员,纵轴表示空乘人员,则拐点斜率为3。也就是说:我们还是可以取,则,得到效用函数为。当然,如果你熟练了,直接根据一个组合中需要的两个投入要素的数量,写出也是没错的。两个效用函数之间仍然是单调变换的关系。————————————注:文中4.3节是指哈尔·R.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九版)》的4.3节,在中文版第39页。End作者:杨奇明编辑:郑泽青丨往期推荐中微笔记:完全替代偏好的效用函数与无差异曲线李稻葵、林晓东:听说读写,不要只停留在第一步杨奇明:经济类本科生如何合理读书和构建专业知识体系(2019修订版)来自大洋彼岸的一封信——留学路上的一点经历与感悟学经济学也要敲代码——经生小白自力更生收集数据小议选题是否符合专业要求(二):什么选题符合经济学专业要求小议毕业论文选题:选题由指导老师指定重要吗?
2020年3月12日
其他

中微笔记:完全替代偏好的效用函数与无差异曲线

问题的提出4.3节中指出,有完全替代偏好关系的效用函数一般形式为,其对应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由给出,如何理解呢?
2020年3月11日
其他

李稻葵、林晓东:听说读写,不要只停留在第一步

文章来源:搜狐本文共4558个字,细读大约需要20分钟李稻葵:哈佛教育的最大特点是敢问、敢说、会“忽悠”中国人往往把哈佛当成美国的教育典范。的确,哈佛大学在美国的高等教育里,是具有代表性的。我自己在哈佛大学读了7年的研究生、博士,也曾经辅导过许多本科生,近距离接触过他们,他们可能是最能代表美国精英青年的一群人。曾有一位犹太女孩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是1990年,她为了获得更高荣誉级别(Summa
2019年11月6日
其他

杨奇明:经济类本科生如何合理读书和构建专业知识体系(2019修订版)

从1999年进入浙大农经系学习,到今年正好20年了。这20年的学习过程,可以分为三段:第一个阶段是本科的大部分时间,那个时候的我非常不适应社会科学,因为它跟我高中学的理科不一样,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于是学得非常难受。我继续攻读研究生是各个条件促成的(现在回想起来,这就是命,必然会朝着这个方向去走的),那个时候的我,当然已经不再抗拒经济学了(经济学不是那么“软趴趴”的)。但是因为个人努力不够,在整个研究生阶段,我在经济学理论的学习上进步并不大(当然其他方面的能力是有很大提高的)。那个时候的我,一直希望找到一个基点,让自己不至于迷失在浩如烟海的文献当中。因为我深知如果没有一个基点,就很难做到自己观点一直稳定和自洽,也很难脱离“鹦鹉学舌”的阶段。但是那个时候我有的只是焦虑和自卑,于是不停收集各种书籍,尽可能去了解经济学的全貌成了我的精神寄托!这篇推文就是对当时所做事情的总结。总之,第二个阶段的特点就是,想要去努力,但一直都浮于空中,而且还不敢承认自己很low。我第三阶段的到来,跟角色转换有直接因果关系。2015年,北大国发院按照博士后协议的要求,让我选择给双学位开一门经济学课程,我当时按照自己的熟悉程度选了劳动经济学。从那时起,我似乎又回到“原点”,开始啃教科书。4年过去,我的目标与第二阶段并无太大差别(无非是想做一个合格的经济学者),但不同的是,我找到了切入点开始行动。跟我周围的几位好友(他们也是悲催的“土鳖”)相比,我的起步非常晚了,但是我有信心能够越来越好,包括经济学的学习和研究。——杨奇明修订版前言这篇文章原题“为《经济生声》的读者们荐书”,原是为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系学生刊物《经济生声》“推荐好书”栏目写的一期好书推荐,是作为经济学专业老师给本专业的学生尽的一分心。意想不到的是,这篇推文在朋友圈转发之后得到了不少朋友点赞,并且被厦门大学经济学院主办的《经济资料译丛》(2018年第3期)刊登(感谢廖谋华师兄的抬爱),最近也有朋友要求在他们主办的公众号(名为“知识工坊”)中转载(感谢浙江财经大学的雁兵兄)。正如我在朋友圈里提到过的,这篇原本是给本专业学生写的推文。之所以被不少朋友点赞,可能原因有二:其一是大家越来越认同本科生教学工作的重要性。最近不少朋友纷纷转发他们学生通过考研或者申请出国的方式得到了进一步深造的宝贵机会。的确,近年来因为工作的原因才知道,对于非985、211高校的学生而言,要获得一个深造的机会是如何的不易!哪怕这些学生在我看来其实很有潜质。而我们这些在985学习或工作过的老师,很容易会成为这些学生进步的“强大助力(至少是精神层面的)”,这也是我写这篇文章的初衷,应该能够获得一些跟我一样情况老师的认同。
2019年10月25日
其他

来自大洋彼岸的一封信——留学路上的一点经历与感悟

欣玉是我真正意义上第一个谈论学术的学生(如果要跟其他课程上的学生加以区分,可以称为弟子)。从多个角度来说,欣玉都能被认定为好学生!回想起来过去交往的几年,作为老师,欣慰是占大多数的。她的经历对很多后来的同学都有很强的参考意义,这不仅是因为她最终成功了,更是因为整个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这更加贴近现实,符合大多数人要走的经历。这就是我请她写这篇文章的主要原因。当然,我也反复跟她讲过,有更高的学习平台意味着不是有成就,而只是一个机会,会有更多艰辛和责任在等待着她。如今这个改变“命运”的机会能不能抓住呢?需要看后续的努力。就冲着到现在她还没有放弃健身运动这一点,我就觉得她能抓住,因为人生的关键就在正确的道路上不断坚持!
2019年10月24日
其他

学经济学也要敲代码——经生小白自力更生收集数据

'//*[@id="708ff4f3b78e4b29a3b73c4fe3b64f3a"]/div/ul/li[{}]/a'.format(row_num)#每一行的xpath都带有规律
2019年10月22日
其他

小议选题是否符合专业要求(二):什么选题符合经济学专业要求

戳上面的蓝字关注我们哦!小议选题是否符合专业要求(二):什么选题符合经济学专业要求杨奇明,2018年12月2日昨天又看到并转发了一篇教育部高教司官员关于振兴本科教育演讲的贴文。一位转发的朋友再次提到所谓本科“荣誉学位”的问题。我本人很赞成学士学位非强制性的做法,强迫所有同学必须申请学位,真的是蛮浪费资源的,同学们对学士学位也不懂的珍惜。工作还得继续,每年都要忙各种毕业论文的事务。我希望各个环节——学生与老师之间以及老师与老师之间——能够相互配合,尽可能提高本科学位论文的质量。我们仍然继续来谈谈选题的问题。我在前一个推文中已经提到过,从个人的经历来说,比较宽松的选题要求,对个人成长比较有利。但这里有一个度的问题,极端点说,如果一位同学提交的毕业论文(或者叫毕业设计)是开发一套轨道交通调度系统,或者谈的是商周文化问题,那么大多数人都不会认为这样的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是符合经济学专业要求的。选题的限制不能太松但也不能太紧,那要怎么判断?毕竟在日常中,我们往往不会面对上述界限如此清晰的选题。这就要谈到“经济学研究范畴”的问题了。什么是经济学研究?自从经济学家大举涉足非传统经济领域的重大社会问题(以已故芝加哥大学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Gary
2018年12月2日
其他

小议毕业论文选题:选题由指导老师指定重要吗?

戳上面的蓝字关注我们哦!小议毕业论文选题:选题由指导老师指定重要吗?杨奇明
2018年11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