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何把“心瘾”拒之门外?

越书房 浙江出版传媒 2024-03-13

编者按:

作家是讲故事的人,编辑是追故事的人,也是编织文字锦衣的裁缝,许许多多书背后的故事藏在一针一线里,且听越书房慢慢道来。13名2022年度“浙版传媒好书”的编辑将在此揭开“做书”的神秘面纱。今日讲述者:《“游”必有方:网游成瘾的心理、大脑和疗愈》编辑浙教社王方家

近日,关于某著名运动员因赌博欠债而跌落神坛的消息在网络上持续发酵。尽管事件尚无定论,但已引发公众对于赌博危害的讨论。毕竟,因赌博成瘾而家破人亡的案例屡见不鲜。“瘾”的危害如此之大,我们该如何对待“瘾”呢?

“瘾”是一种心理机制,它使人们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发展出严重的失调行为,一旦停止就会出现戒断反应,表现出坐卧不安,浑身难受,身体发抖,精神不正常,甚至生不如死。只有在反复获取成瘾性物质或者重复成瘾行为后,才能缓解这些强烈痛苦。很多成瘾者要花费数十年,甚至一生的时间与“瘾”做斗争,在“戒除—成瘾—戒除—成瘾”的循环中痛苦地挣扎。

赌博成瘾是最早被《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认定的行为成瘾障碍。相比毒瘾、酒瘾、烟瘾等物质成瘾,赌博成瘾是对行为的依赖,不需要摄入成瘾性物质就能让人沉溺其中。 

近几年社会高度关注的网游成瘾,是除赌博成瘾之外另一种正式被定性的行为成瘾,已被列入世界卫生组织的《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

网游和赌博在本质上都是游戏,玩家能从中获得精神上的娱乐和满足,只不过赌博赢的奖励和输的代价都是现实中的金钱。虽然它们并不能因此简单地等同,但是我们发现某些借鉴了赌博元素的网游,确实更容易让人上瘾,进而投入更多的时间成本与经济成本。

相比众所周知的赌博成瘾的大危害,对于网游成瘾,很多人视其为“小儿科”,简单地将其定义为“喜欢玩游戏”。事实上,我们应将其置于“反成瘾”的高度。

如果说可卡因、尼古丁、酒精等物质致“身瘾”是显而易见的,那么赌博项目、游戏使人产生的“心瘾”,隐蔽性就更强。游戏的设计者就是充分利用了人们的心理特点来制作游戏,让游戏玩家上瘾。易使人成瘾的游戏一般有以下机制:

一是即时反馈机制,简单来说就是直接让玩家获得成就感。与现实生活中需要漫长等待才可能有的收获相比,玩家在游戏中“打怪”就增加经验,换上好装备就会提升战斗力,累积经验和财富就能升级……这些能带给玩家长期或短期的激励,促使他们继续进行操作,而新的操作又触发新的反馈,由此循环,以至于“根本停不下来”。

二是随机奖励机制。这个原理非常简单,游戏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对手、击败对手之后的收获、收获的数额等均不可预测,激发了人们对于不确定事件不由自主、乐此不疲去尝试的心理。如果博弈者面对的仅仅是一个固定概率的游戏,那么若干次重复之后他们就会感到厌倦。概率随机的游戏,让博弈者认为自己“再努力一下,就能获得奖励”的期望一直延续。

游戏的心理机制针对所有玩家,那么为什么许多人都在玩同一款游戏,但沉迷其中的只有少数呢?

从人群上看,游戏成瘾者往往是青少年,他们的心智尚在发展阶段,判断力和自控力都不足。如果学校、家长疏于引导,那么青少年很容易掉进游戏设置的种种心理陷阱。

一部分成年人也是成瘾易感人群。在社会竞争中,一个人承受的压力越大,身体和心理的反应就越强烈,那么就越需要一种宣泄渠道。他们沉迷游戏中短期内得到掌控力和成就感,孰不知正一步步走进“瘾”的深渊。

如何才能把“心瘾”拒之门外?

要想戒“瘾”,仅仅依靠成瘾者自身意志力取得成功的概率很低,因为意志力无法帮助他们重建心态。只有真正找到他们沉迷游戏的根源,才是一切干预和治疗的基础。

在社会层面,游戏公司具有预防青少年沉迷游戏的社会责任。因此,他们不断推出和完善自己的防沉迷系统。然而,防沉迷系统即使防得住孩子玩游戏,也防不住孩子想玩游戏的心。

在家庭层面,在预防孩子成瘾这件事上,家长才是最重要、最关键的人。《中国青年报》曾刊发《网络只是父母教育缺位的替罪羊》一文,焦点是“网络不过是家长教育缺位的替罪羊”。家长要想帮助自己的孩子戒“瘾”,应该认真倾听和关注孩子的内心想法;在生活中积极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及时缓解他们的情绪波动;及时帮助他们合理地查找受到挫折的原因,逐步改变他们消极的认知过程。

在个人层面,成瘾者承认现状,认识到成瘾的危害,重建自己对成瘾行为的认知非常重要。要尽量远离成瘾的环境,在此基础上重建自己的行为,消除成瘾的发生基础,寻找其他爱好代替成瘾行为。此外,适当的认知行为疗法和心理调节法,以及药物治疗也是很有必要的。

哲学家爱比克泰德曾说过:“控制不了自己的人无法获得自由。” 嗜欲侈则行亏,当生活被“瘾”占据,理性被瓦解,就会渐渐失去对人生的掌控权。愿世上千千万万个成瘾者都能挣脱“瘾”的囚笼,享受自由、快意的人生。


“游”必有方:网游成瘾的心理、大脑和疗愈
董光恒 
浙江教育出版社

这是一本网游成瘾研究权威专家写给大众的原创普及读物,以大量生活案例揭示网游让人欲罢不能的真相。这也是一剂拯救网游成瘾的良方,从心理和脑机制出发,集理论解读、干预策略、治疗方案于一体,为沉迷网游的青少年及其家庭排忧解难,防患于未然。



稿


越书房诚邀集团内外书友投稿分享与书相关的点滴,可以是由一本书想到的,也可以是做书的感悟,浙里有好书,浙里有故事。投稿邮箱:ysc@zjcbcm.com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我们 

■ 往期精选 ■

绿皮书 | 在满眼的春意中静待花开

忘不了:我在新华书店30年

我们为什么要读杜甫?


来源 | 浙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思想引领时代  知识服务用户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