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5000+字深度好文:后疫情时期旅游景区运营管理的发展趋势

朱同利 巅峰智业
2024-08-31

一声布谷啼,春风十万里。

旅游业终于在春风中渐渐复苏。


三年的疫情,虽然还没有完全结束,但总算告一段落。从春节的假日集体狂欢到春日的寻奇览胜,各地旅游捷报频传,正在向2019年的高点恢复。笔者上月到上海浙江一带进行旅游考察,杭州西湖、嘉兴南湖、上海外滩人流攒动,商铺水泄不通,感觉恢复了疫情前的旅游常态。


三年的疫情,旅游从业者辛苦良多,苦苦支撑。而经历了三年的洗礼,旅游市场、游客、地方政府对旅游发展的认知和要求也有了一定的变化。时代在变,政策在变。


2022年底,文旅部部长胡和平参加中国旅游集团发展论坛,并发表重要讲话,胡和平围绕新阶段、新任务、新趋势、新技术进行了部署,对接下来的工作提出五个方向:丰富产品供给、推动大众旅游 、发展智慧旅游、促进文旅融合、强化市场管理。


一是要丰富产品供给,把提供优质旅游产品和服务放在首要位置,加快推进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也要搞好需求侧的改革,推动传统业态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培育新业态、新产品、新模式。二是要大力发展大众旅游,把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需求作为出发点和立脚点,坚持标准化与个性化相统一,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创新旅游产品供给。三是要发展智慧旅游,把握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机遇,完善旅游信息基础设施,提升产品服务、企业治理等的智慧化水平。四是要促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五是要强化市场管理,把提升质量作为重中之重,构建服务质量标准体系,第三方质量评价体系,改善游客体验,提高满意度。


胡部长的讲话,基本上就是为疫情后的旅游发展把脉定调。而在分析这些具体的内容后,结合疫情期间的旅游业变化,我们可以发现旅游市场中的主角--旅游景区在未来的运营管理中也将会有一些深刻的改变,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个人意见,仅供商榷。



景区去门票化与经营多元化


2023年3月,黄山市宣布辖区内的所有A级旅游景区4月份全部免费。在此之前,山东等多个省市在春节期间也推出了景区免费的措施。这些措施,将极大的带动当地旅游的发展。


景区去门票化,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在未来几年,将会加快。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大众旅游的需要,旅游不光是经济产业,还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内容。


2、城市营商环境与吸引人才的需要,美好的环境对招商引资非常重要,旅游是城市营商环境的一部分。从杭州苏州的发展中,可以有所体会。


3、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门票收入在地方财政收入中占比逐渐缩小,去门票化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


三年疫情,让旅游市场反反复复,疫情期间,国内许多景区也相继开启“免票模式”。陕西华山、江西庐山、吉林长白山、福建武夷山等知名景区,免票时间短则一个月、长则半年,网友纷纷留言“我想去看看”。显然,景区推出减免门票等优惠举措,为的就是重聚人气,推动旅游消费复苏。这种实打实的迎客姿态,虽然因为疫情接待人数有限,但收获线上热烈反馈,为景区未来储备了客源。


作品巡礼:东江湖旅游区

应该看到,旅游业发展多年,已进入大众旅游时代,市场实际形势和游客心理预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伴随国内外景区陆续推行低票价甚至免票入园,过度依靠门票收入已成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绊脚石”。从长远谋划看,景区不能再抱有“躺赢”的想法,继续停留于过去“坐地圈钱”的观光游,破除门票依赖、推进迭代发展应成为行业共识。但同时也要看到,门票降价甚至免费之后,相关景区等于切掉了一大块收入。对有的景区来说,甚至是唯一的收入。成本没降门票价格先降,这就倒逼景区拓展服务性产品内容,增加服务性盈利点,不能再将门票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短期看,景区门票降价或免费开放会影响景区收入,但从长远来看,却能大幅增加游客数量,刺激当地消费,促进旅游业获得更大的发展。


旅游景区如何摆脱“门票依赖症”,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进行切实的分析。1,有条件的景区可以进行全流程服务升级,瞄准目标群体的二次消费,进行沉浸式产品供给、个性化服务设计、智能化服务改造,打造多元化运营体系;2、管理机构“算大账”,目前大部分景区还是由政府或者地方旅游集团管理,这些管理机构要从大局出发,可以探索更丰富的特色供给,将重点放在餐饮、娱乐、住宿、购物等要素上,全方位带动当地旅游消费增长,对受影响的景区给予相应的补助。


智慧旅游对景区运营和营销

的作用更加明显


胡部长在关于智慧旅游时讲到:要深化互联网+旅游,推动信息技术革命的成果的应用,推动旅游领域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发展,培育云旅游等新业态新模式。要加快建设智慧景区,支持旅游景区等开发建设智能化旅游服务系统,推进预约、限流、错峰常态化,提高管理效率。


而在三年的疫情期间,我们也看到智慧旅游助力景区的运营与营销。游客无接触式的购票、入园景区入口游客场所码的自动核验等,这些逐渐改变了游客的旅游习惯。促使景区在后疫情时期不断提升智能化服务水平,如售检票环节的去窗口化、去纸质票化和去现金化。


受地域空间限制,常规景区的经营模式下收入模式固定,而在高昂的人力成本及景区维护成本下,科技投入成本偏低,且难以验证科技投入带来的实际的营销效果,从而导致越低投入越低效果的恶性循环。从国内旅游景区现状看,景区智慧旅游动辄上千万元的的投入对投资者来说有些心疼。只有部分5A级旅游景区的智慧旅游具有一定的规模,但也只是起步阶段,大部分景区智慧旅游投入与其他行业相比明显偏少,这明显不利于旅游的未来发展。


而在互联网、大数据、云平台的今天,旅游景区存在一些短板。


1、传统获客模式导致景区流量被OTA、社交平台、营销渠道掌控,景区只能被动接收和提供服务。在智慧旅游建设中如何与海量的社会资源对接,如何主动出击,仍需仔细研究。


2、行业从业人员能力结构急需升级。自媒体时代已经走过了公众号、短视频播主、网红直播等阶段,而主动拥抱流量平台的旅游业商家并不多,究其根本,还是行业从业人员中对内容、直播、短视频等营销能力的投入度不足,未来走进大众视野的肯定是配置专业新媒体团队,极力打造景区虚拟IP资产的旅游主体。这些都对景区的发展营销提出了新的要求。


智慧旅游对景区发展的促进是多方面的。在景区管理层面,可以探索通过大数据分析,改进景区的服务和对游客的引导,提升游客粘性。可以通过数据分析控制,防范出现接待危机,顺利迎接旅游高峰。


疫情期间,还有一个重要的变化,游客习惯了实名购票,而在疫情之前,实名购票尚属起步,游客还不适应。在实名制售检票后,以往千人一面的游客变成了可分析可追溯可联系的消费个体,这个流量的巨大价值已经在逐步的显现,无论是数据要素的市场化,还是通过推荐服务形成的数据管道的市场化,掌握着巨大流量入口的景区都掌握着价值变现的主动权。


数字化景区也对智慧旅游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很多文物性的景区、季节性变化较大的景区,都应该有数字化景区的需要。5A创建中对智慧化数字化也有越来越高的要求。这方面,莫高窟走在了前面,“数字化莫高窟“从30个洞窟整窟高清图像和全景漫游节目全球共享,到“云游敦煌”微信小程序超过2亿人次参与线上互动,再到数字敦煌文化大使“伽瑶”上线,经过多年努力,敦煌研究院已建立起一整套文物数字化采集、加工、存储、展示等关键技术体系,形成海量数字化资源,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精细化经营与服务彰显景区品质


疫情三年间,游客对景区的服务要求不仅没有降低,而且还有所提高,游客对卫生的要求、对游览环境的要求更为重视。同时对景区多样化的服务、差异化的服务更加看重。


旅游行业是第三服务产业,最核心的是人。因此,无论渠道如何变,营销方法如何变,都会回到对“人”的运营上,即抓住客户的根本。而面对行业大变局下不断涌入的入局者,如腾讯阿里等互联网大厂、飞猪美团等平台、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旅游景区本身最具备优势的则是对于游客的深度理解,在此基础上延展为满足游客的不同层次的旅游体验、消费动线、重复消费等等。针对不同的游客推出不同的线路,如研学游、生态游、帐篷营地等。


而在疫情期间,很多景区都开始了积极的尝试。上海海昌海洋公园在疫情期间,推出的“团长活动”,利用私域流量扩充销售渠道及市场覆盖,缩短景区与游客之间的距离,让产品直达游客手中。在封控期间,连线上海地区部分学校,举办了60余场空中科普课堂,保持品牌热度的同时,让疫情期间不能出门的游客感受海洋的魅力。除此之外,上海海昌也会保持与热门影视综艺合作,通过这些线上+线下的活动场景融合,整合产品力打造海洋度假体验。同时从品牌内核出发,围绕核心产品——海洋动物,开展的医护免费游园、“与星星同闪烁-孤独症家庭关怀计划 ”、《守“沪”宝贝计划》等多项社会公益活动,展现城市主题公园的责任感,提高消费者心智认同。



这些方法,疫情期间可以做,疫情后同样更可以做,而且能做得更好。


疫情期间催生了“微度假时代“,而疫情后,微度假时代与当今的经济发展仍然匹配,从游客需求角度来看,“微”表现为车程近、周期短、花费低、频次多;从目的地景区供给角度,“微”则表现为“小尺度”、“轻资产”、“重创新”。


微度假时代,如何面对面对景区同质化问题,需要进行更多的探讨。导致景区同质化的深层原因很多,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5点:1、优质的旅游资源大部分已被开发,投资方更加谨慎;2、缺乏足够或专业的策划,经常照猫画虎;3、人力、资金、资源投入不足,开发浅尝辄止,流于表象;4、重视程度不够,仅将景区产品或业态当做一款商品看待,追求单项的经济回报,没有多元化的经营思维;5、没有深入研究消费者的最新需求变化,无法对景区产品及时进行迭代更新。


文旅融合是景区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


文旅融合是指文化、旅游产业及相关要素相互渗透、交叉融合或整合重组,逐渐突破原有产业边界或要素领域,相互交融形成新的共生关系的现象和过程。


文旅融合就是让诗与远方走到一起,实现理想的生活状态。而这种融合,不是简单地叠加,而是形在“合”意在“融”。


文旅融合战略自2018年提出以来,已成为我国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的共识。文旅融合一直强调“宜融则融,能融尽融”,而旅游景区作为旅游业的主要支柱担负着文旅融合的核心内容,同时文化赋能也能让旅游景区的发展更为长久,更有核心竞争力。


一部书影响一地。《消失的地平线》带动了香格里拉旅游、《边城》带火了湘西凤凰古城。


一部影视剧带动一地发展。如《狂飙》带火了江门、《庐山恋》带火了庐山、《一米阳光》带火了丽江。


京剧、豫剧、评剧、黄梅戏、越剧、各种地方小调,更形象的展现当地的文化,成为游客的消费内容。


体育赛事、节庆拉动旅游高峰,如马拉松、登山赛、大型国际赛会。卡塔尔世界杯等。


装饰、形象设计等文化让当地的建筑风貌更有特征。如长春的文化旅游街区“这有山“等。


在文化与旅游的融合中,我们相信,会有更多有特色的旅游景区(街区)在与当地的文化产业融合中脱颖而出,成为当地的特色名片。


专业化管理助力

后疫情时期景区的提升与创新


面对后疫情时期景区的发展趋势,有许多方面的内容需要重新学习和研究。


景区的去门票化必然会导致景区的多元化运营,多元化运营如何开展二次消费项目,如何更能适应市场需求;


智慧旅游的发展如何更好的助力景区的管理与营销推广,如何更好的利用新媒体进行全新的营销;


游客的个性化需求如何得到满足,如何打造定制旅游、特色旅游;


文化如何为旅游赋能,如何打造景区的核心IP;


……


这些景区管理的新趋势,需要一支专业的强有力的团队来完成。基于景区发展的需要,目前国内有一批景区管理公司正在以专业的策划、专业的运营管理为景区提供一站式服务。



北京达沃斯巅峰旅游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简称巅峰旅投)成立于2002年,是北京巅峰智业旅游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的核心企业。“巅峰旅投”作为国内知名的旅游投资运营综合服务商,一直致力于旅游景区和酒店的投资运营,首创了享誉业界的“建、管、卖”(建设、运营、营销)全程服务的“巅峰模式”, 为景区提供专业化、标准化、品牌化的连锁运营服务。业务涉及景区的投资运营、合作经营、委托管理、运营咨询等。在不改变景区所有权的基础上,通过专业化景区管理运作和运营谋划,分享景区经营管理的部分增益,帮助政府和企业发现价值、创造价值、传播价值、共享价值,实现景区全面增值,努力打造中国景区界的“希尔顿”。至2022年12月,公司投资运营的景区共300余家。


巅峰旅投以“打造中国旅游投资运营第一品牌“为目标,秉承着“为中国旅游景区提质增效”为使命,成功创造了门票收入三年增长25倍的“周村速度”、综合效益两年倍增的“重庆黑山谷现象”,培养了数百名景区运营管理人才、上万名旅游从业者,并荣获了多项国家级荣誉。


中国旅游景区的发展,经过了几十年的高速发展,疫情三年的停滞只是一个插曲。庆幸的是,我们看到不少景区正在逐渐复苏,一些旅游科技企业、专业管理公司也在致力改善景区的精细化运营。而被积压的旅游需求,正通过各种方式慢慢释放。经历过让人心烦意乱的寒冬,旅游业的春天正在走来。中国的旅游景区必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旅游的多样化需求,真正成为市场的主人。



文中图片来源:东方网、敦煌研究院

游度假区新国标已于23年2月1日正式实施

关于旅游度假区的干货内容

尽在“旅游度假区创建宝典”小程序

还能免费领取政策资料!

#往期推荐

继精致露营后,文旅界“新顶流”高调出道

旅游目的地品牌如何实现“千城千面”?

干货!文旅人必看的6篇报告合集(可下载)

7个代表性案例,藏着乡村旅游发展“金钥匙”!

一道美食带火一座城!打好“美食+旅游”的组合拳

文旅赛道新宠:“沉浸式吃住行游购娱”势头强劲

寺庙,为什么成了这届年轻人旅游观光「必去」C位?

暴涨17倍!今年“五一”旅游热,比以往来得更早一些

一句话诠释一座城!中国34省市旅游宣传口号大全最高77.31亿!全国上亿级夜游&景观照明项目招标

王牌IP、艺术社区、城市更新...文商旅「爆款秘笈」

解析年轻人如此“上头”的10个文旅玩法新逻辑!

以运营引领的“EPC+O”模式,巅峰打造乡村振兴实践样板

1天逛8个景点!爆火的「特种兵式」旅游对景区有哪些启发?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巅峰智业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