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形上学方法:四无色定

孟晓路 十念生 2019-04-14

8.3四无色定

下面我们就讲四无色定。

第一个是空处定,空处定的修习还是在四禅的基础上起观,不过不修六行观了,而是观想无边的虚空。按清净道论的说法是嘴里边不断地念“空,空,空……”,当然你心里边要想空的境界,就是在分别意识里边,造出一个法尘的空境,最后终于有朝一日,在现量上证入了无边虚空的境界。《瑜珈师地论》(卷三十三第十二至十三页总第13921393页)中说:“复次,以于虚空起胜解故,所有青黄赤白等相应显色想,由不显现故,及厌离欲故,皆能超越,是故说言色想出过故。由不显现超越彼想以为因故,所有种种众多品类,因诸显色和合积集有障碍想,皆得除遣,是故说言有对想灭没故。由远离彼想以为因故,所有于彼种种聚中差别想转,谓饮食瓶衣乘庄严具城舍军园山林等想,于是一切不作意转,是故说言,种种想不作意故。除遣如是有色有对种种想已,起无边想虚空胜解,是故说言入无边空。由已超过近分加行究竟作意,入上根本加行究竟果作意定,是故说言空无边处具足安住。”


这实际还是包含了六行观的精神,就是厌患下地境界,欣求上地的境界。所以主要是起虚空胜解,所谓胜解是别境心所中的一个,此心所即“于所知境,心得决定。”(冯大阿阇黎《八识规矩颂释》)对所缘的虚空心得决定,不怀疑不犹豫。起了这个空胜解以后,对色境里的种种差别想、障碍想就都能超越了,最后现证到无边虚空的性境。在此境界中是在内证中见到真实的有空间性的无边无际的虚空,这就证入了空无边处定。修习作观时所缘是无边虚空,证入时所证还是无边虚空,作观时只是分别意识中一种模糊的影像,不是很清楚,到证入时就非常清楚了。所以经论里面描述叫“如鸟出笼”,因为心脱离了种种色法以后就感到非常自在。



下面是识无边处的修习。“复次,若由此识,于无边空发起胜解。当知此识,无边空相胜解相应。若有欲入识无边处,先舍虚空无边处想,即于彼识,次起无边行相胜解。尔时超过近分根本空无边处,是故说言超过一切空无边处,入无边识。由彼超过识无边处所有近分,乃至加行究竟作意,入上根本加行究竟果作意定,是故说言识无边处具足安往。”(《瑜珈师地论》卷三十三第十二页总第1394页)它的精神,还是要舍弃空处边处的境界,然后观识无边处的相貌。所谓空和识是什么关系呢?虚空还是一种相,是我们的所缘,能缘即识。我们现在把所缘的相分舍弃掉,就只剩下能缘的识了。识无边处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我现在还不是特别清楚。在此境界中,可能是过去生中所熏的阿赖耶识中的种子,会开出很多自业影像出来。经论里对四无色定描述的很少,我也没有真实证入,只是这么粗略地讲一下大概的情况。



下面要修无所有处定,就是舍弃识相,修一无所有的境界。“复次从识无边处求上进时,离其识外,更求余境,都无所得。谓诸所有或色非色相应境性,彼求境界无所得时,超过近分及以根本识无边处。发起都无余境胜解,此则名为于无所有假想胜解。即于如是假想胜解多修习故,便能超过无所有处一切近分,乃至加行究竟作意,入彼根本加行究竟果作意定,是故说言超过一切识无边处无少所有无所有处具足安往。”(《瑜珈师地论》卷三十三第十三至十四页总第13941395页)这里是修离开了识和空都无所得的无所有假想胜解,就证入了一无所有的境界,这是无所处定。

在无所有处定之上,再求上进,进修非想非非想处定。非想非非想是怎么回事呢?非想即已超越无所有处想,但又并非如无想定与灭尽定那样,诸想都灭尽无余,所以叫非非想。于此处起胜解,最后就证入非想非非想定,在这里具足安住。



下面还有两个定境,叫“二无心定”,即无想定与灭尽定。这两个定很特殊,它是无心的,即在这两个定境中前六识完全都不起了。所以在这里我们就能知道无所有处定跟无想定有什么区别。无所有处定,我们不要以为他是前六识都不起了,它还是有四蕴的,受想行识都有,有微细的想心所,想的是无所有的影像,一个头脑意识中的法尘。在四无色定中还有最微细的受想行识在运转。但无想定就没有想了,就像录像关闭了一样,五蕴都停止了。无想定和无尽定有什么区别呢?第一、无想定是凡夫定,灭尽定是阿那含或阿罗汉聖者才能入的定。第二、无想定只能灭掉前六识,令其不起。无尽定除了前六识彻底停止开演以外,第七识属于的我执的那一部分的运作也停止了。第三、无想定属于四禅天,系于第四禅的境界上进一步泯前六识使之不起。灭尽定属于非想非非想天,系于无色界顶天的境界上,泯前六识及第七一分使之不起。无想定是不可取的,因为在这里面没有智慧,不能进修加行,不能上进,一入到这里面就停步不前了,而且最后还要坠落下来。所以无想定是为聖者所呵责的,佛法不主张修这种定。



四禅是佛法所提倡的。四禅跟四无色定有什么区别呢?禅的名字叫“静虑”,是心住在非常安静的境界上,对所缘以智慧观察生起契理的思虑。四无色定因为心识和智慧的运作比较暗昧,它虽然还能起智慧,但其智慧不如四静虑这么明了。也就是说四静虑中定慧是比较等持的,故其智慧效用很大,到了四无色定,定力偏多,智慧过少,就不能起太大作用了。所以我们修佛法大小乘的慧观,都是在四根本禅中去修的。我们下面要讲的小乘四谛观、大乘法相宗的四寻思观、大乘空宗的八不观等,都是在四禅中去修的。四无色定基本上不取其为修习的依托。故静虑是最殊胜的,因为在这里面能起智慧观照,能断烦恼所知二障,令修习者证入大小乘诸聖位。所以四无色定于世间法上虽较四禅为高,实际上在佛法当中,它的地位没有四禅这么重要。佛教聖者虽然也修,因为他要达到定解脱,还是要修四无色定;但最重要的就是四禅。四禅之所以殊胜的第二点就是它能生起神通。修习神通最根本的依托就是四禅,四无色定还不在其中。总之四种根本禅有两个最殊胜的优长,一个是在四禅里能起殊胜的慧观,令我们证聖果,另一个,在四禅中能修习神通,让我们广得度众生的法力。



我们接着讲神通的问题,我们讲这个问题就是希望大家对神通了解清楚,可以破除唯物主义见解。而且如果明白神通的原理,就不会对神通起邪见。特别崇拜神通,认为一个人有神通,就给他磕头,拜他为师,这不对;或者就是否定神通,走入唯物主义,那也不对。得对神通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神通是从禅定里边生起的功德,是真实不虚的,而且如果用的合适,能够增加我们度众生的能力。神通是法力,法力大才能度众生,但是要用得合适。


神通的原理就是这样的。“复次依止静虑发五通等,云何能发?谓静虑者,已得根本清净静虑,即以如是清净静虑为所依止,于五通增上正法听闻受持,令善究竟,谓于神境通、宿住通、天耳通、死生智通、心差别通,作意思维。复由定地所起作意,了知于义,了知于法,由了知义了知法故,如是如是修治其心,由此修习多修习故,有时有分发生修果五神通等。”(《瑜珈师地论》卷三十三第十五至十六页总13981399页)


以上就讲了神通的原理及其修法,原理的第一点,神通发起的基础是静虑,就是四种根本禅,特别是第四禅。初禅、二禅、三禅、四禅都是可以发起神通的,但发起神通最容易、最锋利的还是第四禅。因为它是已经完全地将五根与肉身脱离了,初禅就开始解脱五根,二禅、三禅解脱的层次逐渐深入,到了第四禅才最终完成了这个过程。神通在本质上就是五根的一种自在运用,所以四禅能最容易、最广大地生起五种神通。


以静虑为所依止是第一点,这是它的基础。第二点,修习之前首先要于五通增上正法听闻受持,弄清楚其原理和修法,这是闻思的功夫。所以不研究教理,神通也修不了。先要通过闻思把神通的原理、修法弄清楚,你不明白它的原理和修法不行。然后才能根据这个方法去修,最后就得到神通了。


神通分为五种,所谓“神境通”,属于对色法的运用自在。“宿住通”,对于自身和众生的宿命即宿生的经历了知无碍。“天耳通”,属对声音的一种无碍观察,不管多远,不管是何种声音,想听见就能听见。“死生智通”就是天眼通,不管是何种色法,远近通塞明暗微著都能看到。“心差别通”就是他心通,别人有何种心念,都能随念了知。神通的修法就是修十二种想:第一轻举想、第二柔软想、第三空界想、第四身心符顺想、第五胜解想,这前五种是修神境通的方法。第六种先所受行次第随念想,这就是修宿住通的方法。第七种,种种品类集会音声想,这是修天耳通的方法。第八,光明色想,这是修天眼通的方法。第九烦恼所作色变异想、第十解脱想、第十一胜处想、第十二遍处想,这是修他心通的方法。这样修习神通的原理就清楚了,就是依止于四根本禅,修习十二种想。


在四根本禅的基础之上,修习前五种想,就能得到神境通。对身体和身外的色法都能运用自在无碍,能任意地生起和泯掉。第一种轻举胜解,就是在定境中和出定的一刹那,修习想象自己的身体如棉如絮,或似风轻,发起如是轻举胜解,就是坚定地认为我这个身体是轻的,坚定地生起轻胜解,然后由此胜解,就“于彼彼处飘转其身,谓从床上飘至几上,复从几上飘至床上”,一开始修从床上飘到几上,从高处飘到低处较容易。然后再从几上飘到床上来,练习从低处飘向高处。进一步修习“如是从床飘至草座,复从草座飘至于床”,这时上下距离又大一些了。草座在地上,从床飘到地上去,然后从地上又升到床上来,是这样练。道元师就能达到这一点,这不是假的,是真实不虚的,他有照片。总之越练飘得越高,那天道元师说,上海的那个人比他强,能飘一米高,他自己就飘不了这么高,只能飘半米。



柔软想,就是想身体很柔软。


空界想,在前两步轻举和柔软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地练习穿越障碍。我把这个墙想空,想出一个窟窿来,就自在地穿过去了。这不是很简单的事情吗?很容易理解,把它想空了,我们就能无碍地穿来穿去。


第四个是身心符顺想,就是修藏传佛教所说的心气合一,以心符顺于身,或以身顺符于心,让心和身彻底地贴合。心可以自在地影响控制身体,身心合一了。我的心想变成一个什么样的身体,立刻就能达到那个境界。所以密勒日巴说,达到心气自在的行者能够自在地变现自己的身体为任何一种形状、任何一种东西,他当时是变了一个豹子,想变什么就变什么。


胜解想就是各种各样的广大的胜解,以前边的为基础,修习各种各样的任意地胜解,“地作水解,水作地解,如是一一差别大种展转相作,广如变化所作胜解,或色变化,或声变化。由此五想修习成满,领受种种妙神境通。或从一身示现多身,谓由现化胜解想故。或从多身示现一身,谓由隐化胜解想故。或以其身于诸墙壁垣城等类厚障隔事,直过无碍。或于其地出没如水,或于其水,断流往返,履上如地。或如飞鸟结跏趺坐,腾颺虚空。或于广大威德势力日月光轮以手扪摸。或以其身,乃至梵世自在回转。”(卷三十三第十七页总第14011402页)这都是神境通的范围。扪摸日月,是因为其修了火作水解,水作地解等,所以都不用怕了,他已于色法而自在了,地水火风都是空的,所以没问题。科学知识是要用神通来破的。我们每个众生都有各自的宇宙,所谓显神通就是我心中起一个境界,我把此境界遍输到我要控制的这部分众生心中去,迫其起同样的境界。穆罕默德曾让太阳停住九十天,他也是令他所释放神通的那部分人生起同样的境界,其他人还是照样看到太阳在如常地运转。包括秦始皇修长城,有一段时间让太阳不落,也就是让修长城的那部分人感见如此,其他人不是。所以用神通来破唯物主义就非常锋利了。



所谓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东西就不存在了,对于神通来说就没有什么意志不可转移的东西,这就是打破因果关系,所以因果规律都是虚假的,是似必然性,而非真实的必然性。我们修习佛法最终要证入到神通的境界,就是超越因果规律的境界。所以规律不等于佛法的真理,对佛法而言,规律恰恰是谬误,是众生妄执出来的,是要破掉的东西。这是我们最近得到的一个很清楚的见解,以前还不是特别清楚。我们修习佛法就是要彻底打破因果规律。所谓科学规律的必然性,都是错误的,都是妄执出来的,都是佛法正宗要破除的东西,佛法说来说去就是要破除妄执,就包括对各种必然性的妄执。破除必然性,达到自由,破除规律,达到超因缘法的神通境界,就是这样的。


其他的几通我们就不讲了。知道了原理,如果大家有兴趣,以后修出了四禅,可以再接着学。


西学之中学渊源


形上学方法:调食及睡眠

形上学方法:持戒、忏悔

形上学方法:闻思正法

形上学方法7:修行的资粮和前行

形上学方法:道家线路之原理

形上学方法:道家线路之方法

形上学方法:证体方法:离言现证与意识思辨

形上学方法:旧约、新约

形上学方法:天主教、新教

孟晓路丨佛法怎么认识因果和五蕴

俱生法执未破之前因果有某种普遍性和必然性

孟晓路丨西方宗教人神对立

孟晓路丨佛法怎么认识因果和五蕴

俱生法执未破之前因果有某种普遍性和必然性

孟晓路丨整个西方哲学就是以盲引盲,背道而驰


形上学方法1绪论:传统学术的生机走出西方学术规范复兴固有规范

形上学方法2:形而上学方法总论

形上学方法3:哲学

形上学方法4:西方宗教

形上学方法5:从语言角度看东西形上学之差异

形上学方法6:道家


论  周  官

大学提纲并注

如何治经解经复兴经学

中学统摄天下学术略论

中学统摄天下学术略论讲记(全集)

《中国世界观看世界及中华文明复兴》

走出西方伪普世价值——夷夏说略述

原始社会后继形态是奴隶制社会吗

中国夏商周三代的社会性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